春潮涌动时走来的“洋厂长”(与新中国同行) |
2009-09-07 |
|
|
格里希(右一)在担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期间,经常深入车间检查产品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格里希铜像矗立于武汉汉正街都市工业区内。 tujian.org
在武汉汉正街都市工业区,茵茵绿草坪中矗立着一尊铜像,铜像基座的正面镌刻着一位德国人的名字:威尔纳·格里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8月25日,是格里希的90诞辰。25年前,当中国改革开放的春潮涌动时,这位德国发动机制造和铁芯专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成为中国国有企业的首位“洋厂长”。虽然老人已于2003年在他的家乡辞世,但他的名字因为与中国改革开放的紧密关联而永远印刻在中国人民的心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改革开放催生首位“洋厂长”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让外国人当国企的厂长,当年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回头看这绝不是历史的偶然。”当我与当年曾任武汉市外事办公室主任的丁华谈及聘请格里希出任厂长的往事时,她的声调顿时提高了许多。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83年7月,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谈话,百业待兴的中国向世界敞开了怀抱,希望利用别国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1984年,武汉成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这一年8月,格里希作为联邦德国退休专家组织首批派往武汉的专家,来到武汉柴油机厂进行4个月的考察,义务担任技术顾问。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武柴是中国第一台小型手扶拖拉机诞生地,在计划经济年代,它的产品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与许多国有企业一样,当时的武柴缺乏产品质量意识,“大锅饭”现象严重,生产效益低下。格里希在车间随手检测一些零件和成品柴油机,糟糕的状况令他吃惊,他痛心地自言自语道:“如果让我当厂长,在现有条件下,产品质量可以大幅度提高。”细心的翻译将他的“抱怨”告诉了武汉市外办主任丁华,丁华脑中立刻闪过一个念头:就让他当厂长试一试!武汉市有关领导认为这个大胆的提议符合改革开放精神,果断拍板。 tujian.org
1984年11月1日,“洋厂长”格里希走马上任。他在就职演说中说:“我来武汉的主要目的,除了帮助武柴生产出高质量的柴油机外,别无他求。”他希望大家把他当作同伴,在不增加投资的条件下,利用现有设备,采用现代管理办法,充分利用8小时,生产出质量高、寿命长的柴油机。 tujian.org
格里希上任后,湖北省和武汉市领导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他们告诉格里希:你是厂长,只要在中国法律范围内,任何改革都可以进行。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严治厂的“拼命三郎”
tujian.org
为改变武柴的“乱象”,年逾花甲的格里希上任伊始就大刀阔斧地整顿纪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格里希把干部花名册交给门卫,记录每人的进厂时间。他早上5时起床赶到厂里,检查工人是否按照规程提前两个小时启动机器预热。他曾回忆那段难忘的岁月:“我的查岗名单起到了奇迹般的作用,尽管下着大雨,各位工作人员都准时赶到上班了。以后几周,我准备4时起床,到厂里查岗,但事先不会告诉任何人。”事实上,这位老人每天的工作时间是从4时到18时。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那时厂里每天各种会议很多。格里希提出:上班时间的主要任务是生产,今后未经我的允许,不能随便开会。格里希还注意到,一些干部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办公室。他要求干部用90%的时间下车间,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指挥。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让格里希最头疼的还是产品质量问题,一些工人总觉得产品在国内销路不愁,格里希则斩钉截铁地宣布:我们的目标是国际市场!他随身携带“三件宝”——游标卡尺、吸铁石和白手套。卡尺用来检测零件精度,吸铁石用来检查机器里是否有铁屑,白手套用来检验机器是否清洁。他不止一次对工人说:总装车间应该像医院一样干净,生产的机器要打理得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漂亮。一些人对他的观点一时难以接受,他告诉大家,我这样拼命干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你们,为了你们的家人和孩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格里希认为减员才能增效,他力排众议实施结构工资制,按劳取酬。他认为工人收入应该比干部高,因为产品是由工人生产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任职两年,格里希将全部的知识、经验和精力都献给了武柴,通过改革,将一个管理混乱、纪律松懈、质量低劣、浪费严重的国有企业治理得面貌一新,产品质量迅速提高,不仅占据国内领先水平,而且产品畅销东南亚7个国家,年出口量达到5000台,创汇超过百万美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86年11月4日,根据协议,格里希到期卸任。在告别演说中,老人朴实的言语令人动容:我们的柴油机“好了一些”,还远远不能说“好了”。所有这些进步是依靠大家取得的。我平时工作中向大家发过火,不是我爱生气,是为了做好工作。现在向大家表示歉意。
tujian.org
永不消逝的“格里希效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格里希走了,但是他的心留在了中国,留在了他曾经洒下汗水和心血的武汉。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回到德国的日子里,格里希依然关注着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并热心为中国企业寻找合作伙伴牵线搭桥。他多次回到中国,去各地作报告,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出谋划策。他亲眼目睹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更为武汉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骄傲。武汉人民没有忘记这位可敬的德国专家。格里希在世时被授予武汉“荣誉市民”称号,获得在华永久居留资格。2005年4月17日是格里希逝世两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武汉市举行了格里希铜像揭幕仪式,他的儿子伯恩德·格里希在揭幕仪式上表示,父亲一直为自己能够对中国的发展作出一份贡献感到骄傲,那些年里,中国是他生活的全部。即使回到德国,他的心仍留在武汉。
tujian.org
格里希走了,但他为中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tujian.org
朱镕基同志在为《格里希在武柴》一书作序时写道:“我们应该学习他不图安逸,忘我地为武柴工作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从细小而关键的事抓起,说到做到,一抓到底的求实精神;学习他严于律己,永不满足,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精神;学习他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勤俭办厂的精神。” tujian.org
在改革开放的启幕的年代,国有企业聘用“洋人”当厂长,成为当时中国引进国外智力的标志性事件,外国人甚至将它作为判断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晴雨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姚依林曾经明确指出:格里希先生的工作所产生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武汉柴油机厂本身。诚哉斯言,这位德国老人所留下的精神遗产,远比他在武柴当厂长期间创造的物质财富更为丰厚和宝贵。“洋厂长”的到来表明,中国的改革开放离不开世界,引进和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学管理体制、方法和技术,已被历史证明是新中国繁荣发展的必经之路。
tujian.org
■长安街今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