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东海搜救演习现场9月4日电(记者冯源)由交通运输部和浙江省联合举办的东海搜救演习4日在浙江宁波-舟山港海域进行,它是中国首次由多部委参与,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桌面演习和浙江实战演习同步进行的大规模海上搜救演习。
这次演习在参演力量、演习科目、指挥层次和技术保障等方面都创下中国历次海上演习之最。记者梳理出若干关键词,由此可以看到中国海上搜救力量体系的现状。
关键词之一:东海
东海过去以渔场闻名,现在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上交通要冲。濒临东海的浙江省目前登记船舶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海上客运量居全国首位,并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原油和危险化学品运输。每年东海的浙江海域就有300万只船舶出入其中。演习总顾问、交通部安全总监刘功臣说,这种繁忙的影响,大概只有上世纪60年代日本崛起时的东京湾可以比拟。
关键词之二:协作
此次演习共投入35艘船艇,除了担任主力的海巡艇和专业救助以外,海警、海关、边防、渔政、海监、港口等多个部门都派出了船艇参加搜救。海事执法船舶承担现场组织协调和救助任务,军队、政府部门及涉海各企业单位也是中国海难救助的重要保障力量,在海难救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部门的力量在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的协调下,形成了“军地结合、专地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海上救助体系。
关键词之三:立体
除了海面上的船艇,此次演习还出动了来自不同部门的直升机,形成了海空立体搜救的格局。船舶在海面上进行扇形和平行线搜索,直升机在低空进行搜寻。船艇和飞机密切配合,通过采取飞机拋投救生筏和船艇施放小艇、攀爬网的措施救助落水人员。而此次演习的现场指挥船“海巡31”还具备直升机起降功能,它的前任船长、广东海事局巡查执法支队副支队长蔡壮标分析认为,建立一支可以起降直升机,具备先进通信、监控能力的海上移动营救平台队伍是中国海事建设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之四:消防
在参加演练的船艇中,有4艘救助船只具备消防功能,它们负责喷水驱散泄漏挥发出的“毒气”,“扑灭”遇险船只上的火灾。记者在隶属于宁波港集团公司的“甬港消拖3号”两用拖轮上看到,这艘船安装有两门水炮,每小时可以喷水1200-1500立方米,还能喷射氟蛋白泡沫,用于扑灭油类和电器火灾。
关键词之五:疏散
与海上演习同步,在宁波北仑当地要组织1.6万名群众进行紧急疏散,历时半个小时。海上和陆地同步进行演习,这在中国海上搜救演习中也是第一次。此次演习模拟一艘危险化学品船和一艘客滚船碰撞,造成大量苯泄漏,经环保和气象部门评估,挥发产生的毒气团将向岸上飘移。宁波市政府接到通知后下达了疏散命令,基层政府通过当地电视、电台、手机短信和敲锣示警等方式通知群众转移,交巡警对公路实行交通管制,公交车、军车、医护车等相关车辆紧急出动,群众手捂湿毛巾撤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