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6日电 题:阅兵村里的苦与甜
记者白瑞雪
这里原本是机场,却没有飞机的轰鸣,只有身体与地面撞击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原野里。
这里原本没有“村”,为了在共和国60岁生日那天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来自天南海北的军人和一面面飘扬的红旗,组成了一个中国军队的临时建制——阅兵村。
新华社记者首次探访位于京郊的阅兵村,是在北京最热的七月。一片整齐的板房加上一条机场跑道,构成了阅兵村的主体。自东向西延展几公里的跑道上无遮无拦,40多摄氏度的地面温度,让人一动不动地站上几分钟,就会大汗淋漓。参阅队员们每天12个小时以上的训练,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
96米、128步。这是天安门东西两个华表之间的距离,也是徒步方队将在天安门前以正步走过的距离。
徒步方队总教练袁大庆说,为了这96米、128步,官兵们要在训练场上走过近万公里。
他们的“长征”,是从2009年初开始的。5月,所有部队都进驻了阅兵村。直线与方块的移动,清脆的脚步声和着“一二三四”的口号声,成为了这个独特村落每日不变的风景。
每一张脸都是黝黑黝黑的。生活区纵横交错的小道上隐约可见墨笔画出的线条,即使是在吃饭、散步的时间,队员们仍然会身姿挺拔地迈出标准的75厘米——那是他们通过天安门时每一步的步幅。 [1] [2] [3] [4]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