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进入8月份,国务院规定的每年一次带薪休假制度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中央领导同志也陆续开始休假,给广大上班族做出了表率。可是,我们仍然会经常听到有的人说:“今年假又休不上了,领导说工作忙”。这些话初听起来像是“领导”们对工作很负责任、不容许员工有丝毫懈怠。但从更深的层次上看,这其中折射出的却是“领导”们制度意识的弱化,因为事实上,工作并没有忙到无法休年假的地步。
在我国,“带薪休假”制度已全面推行,但一些领导干部的消极作为仍引发了舆论关于“权利白条”的担忧;虽然国务院再三发文严禁各级政府乱建楼堂馆所,但各种“白宫”、“天安门”仍在县乡地方遍地开花;虽然中央针对专项支农款的使用规范明确具体,但国家审计署在最近的审计中仍发现不少地方存在性质严重的挪用行为……种种令而不行、禁而不止的现象竟还不少。历数这些形形色色的“违制”现象,其根本肇因在于制度的应然没能转换为生活的实然,致使制度效能大打折扣。
为什么在制度的推行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除了一些制度本身设计不够科学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有的领导干部缺乏应有的制度自觉。他们不能对自身职责角色与国家制度之间关系做出清醒的判断,或抵触制度,或忽视制度,更有甚者则凌驾于制度之上。孟子说,徒法不足以自行,亦即制度本身并不能凭空贯彻自己。如果在制度实现过程中处于核心位置的各级领导干部缺乏制度自觉,制度规范虚置、权力恣意妄为也就无法避免。而任由制度遭受权力践踏的社会,自然最终难免于“盲人骑瞎马”的险境。从这一角度上看,领导干部制度自觉的现实水平已经成为我国反腐倡廉事业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能否充分提高这一群体的制度自觉水平则成为能否实现远景目标的关键所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那么领导干部的制度自觉应当如何提高?笔者认为,应当从明确制度权威意识与平等意识两方面入手,照方抓药。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其权威性。因为权威性,所以在社会治理中制度能够塑造稳定且可预期的过程,使得各种事务程序井然,这也就更有利于明确各种权利义务关系,而这些都是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诸如“特事特办”、“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之言都不过是隐藏着权力冲动的托辞,都必然会破坏社会整体行为的公平与稳定,酿成恶果。近年来频发的地方群体性事件中,像云南的“躲猫猫”、“孟连事件”等,不少已被证明是由当地领导干部破坏制度约束所引发。损害制度权威性就像污染水源一样,将对整个社会生态与政治信誉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领导干部要形成制度自觉,首先就要站在这个高度上去理解树立制度权威意识的重要性,自觉从践行制度和不逾越制度两方面巩固制度的权威性。
提升制度自觉的另一个要素是明确制度平等性。任何人,特别是领导干部,既不能免于制度约束更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不能搞“马列主义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只有首先摆正自身位置,自觉接受制度制约、监督,才有可能保证其部下对制度的遵守,以此带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落实制度。否则,有领导违反在前,就会有其他人“照样画葫芦”在后。精心筑就的制度堤坝难免遭遇“溃于蚁穴”的命运。而没有了制度堤坝的保护,受伤的不仅仅是普通社会民众,各级领导干部本身也将暴露于复杂的社会冲突与政治风险之中。周久耕、邓贵大之流的下场便很好地验证了:制度“灯下黑”有百害而无一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谈到这里,一则发生在英国的小故事就很值得我们玩味了。今年5月,英国下议院爆发了“报销门”丑闻。多名议员道歉,下院议长辞职。英国媒体分析,其实这次英式“不正之风”并没有违反任何法律,造成如此严重后果的真正原因竟在于议员们无力承担国民对其丧失制度自觉的指责。由此可见,领导干部“制度自觉”的强化并非小事,而是大事!(来源:中国监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