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教学生乐观坚强——追记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李喜文 |
2009-09-09 |
|
新华网长春9月8日电(记者
马扬)7月30日,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54岁的教授李喜文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平静地离开了工作了19年的三尺讲台。听说这一噩耗,近千名学生和教师放弃暑假休息,专程从各地赶到东北师范大学校医院,为李老师送行。
在此前的一年多时间里,李喜文一直在病床上与骨癌和肺癌作斗争,他不仅坚持在病床上为学生批改论文,而且坚持每天给学生发短信或打电话,解答他们学习中的问题……
|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务院研究部署秋冬季甲型流感防控工作
tujian.org
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新农保试点指导意见 tujian.org
李源潮开学讲话"此中有真意,细辨莫忘言"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土部部长徐绍史: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乌鲁木齐市民期盼严惩“针扎”犯罪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公布国庆中秋放假安排通知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90年,李喜文毕业留校成了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系的一名教师,开始了本科和函授生教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以及植物细胞工程与遗传育种、保育与进化遗传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在生命科学学院,李喜文以治学严谨、教学认真闻名。每次上课,他总是提前十几分钟到达教室,利用课前时间与学生交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王晓兰至今记得,在一节遗传学基础课上,李老师发现了书中有一个微小的数值与上文不相符。整堂课,他不仅提醒学生认真修改,还把整个过程进行了重新梳理,让大家牢记于心。
遗传学难学,使用的又全都是英语教材,为了使课堂不枯燥,让学生们感兴趣,李喜文下了很大工夫。日常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都用PPT制作教学软件,他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所学所需,自费到外面学习难度非常大的authorware软件的使用,并坚持每堂课都结合所教班级学生特点,亲自设计课堂教学软件内容。为此,他经常一干就到后半夜,手也被磨成了“鼠标手”。
在生命科学学院的选修课中,李喜文的学生试卷分析报告一直深受学生欢迎,每次考试后,他都要亲自为100多名学生批改作业,并对每份卷子进行认真分析、形成报告,通过它们,每位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一目了然,改进的方向也更明确了。
“大哥”,这个看似普通的称呼,却显示出了学生们与李喜文不同寻常的关系。多年来,李喜文一直用自己无私的爱关心着每一个学生,也赢得了同学们由衷的热爱。“李老师总和我们一起在食堂吃饭,和我们谈理想、谈未来。”“他的那件羽绒服一穿就是5年,都快磨破了也不舍得换,但每当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总是主动掏腰包帮助大家。”在学院,选修李喜文课程的学生是最多的。课余,他的身边也经常围着很多学生。“他就像个大哥一样关心爱护我们,有啥想不通的事一问他,肯定都能得到满意的回答。”学生何岚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