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8日电(记者李亚彪
陈先发)许多上了年纪的人还记得《豆选》这张版画,它真实地描绘了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民主选举的动人场面:每位候选人背后放着一只碗,选民们把手中的豆子投进自己中意的候选人背后的碗里。“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做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务院研究部署秋冬季甲型流感防控工作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新农保试点指导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源潮开学讲话"此中有真意,细辨莫忘言"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土部部长徐绍史: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乌鲁木齐市民期盼严惩“针扎”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公布国庆中秋放假安排通知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投豆选举”已成为历史。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亿万中国人从翻身解放那一天起,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主人翁的姿态,探索着“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的基层民主之路。
杭州市民陈福林的骄傲
60年前当选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主任,是84岁的杭州市民陈福林一辈子的骄傲。
1949年10月23日,身为浙江省实业厅棉种保管委员会下属杭州棉种翻晒组组长的陈福林,同200多位居民代表选举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17名委员。选举当场唱票,得票最多的陈福林当选为居委会主任。这一天,距离新中国成立不到一个月。
“当时,大伙心中别提多自豪了。”新中国成立前捡过煤渣、当过人力车夫的陈福林回忆说,“只有在新中国,我们这样的人才有出头之日!”
选举结束后,当地27个保长的公章统统交到陈福林手中。陈福林把这些公章拿回家塞进灶里当柴烧掉了。
随这些公章一起“烧掉”的是旧中国的保甲制度。两个月后,杭州市政府正式发出《关于取消保甲制度建立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指示》。
陈福林是值得骄傲的——街道“父母官”的民选,从他开始。
有关社区建设工作专家介绍,新中国建立初期,人民政府还权于民,废除了保甲制度,建立了居民委员会。从那时起,实践“人民民主管理城市”理念的居委会制度取代了保甲制度。
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居民委员会制度普及到了全中国所有的城市。随着1989年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大部分地方都陆续开展了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选举基本上采用由居民代表投票、上级部门批准的模式。
上世纪90年代末,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启动了城市社区居委会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的试点工作。1998年,山东省青岛市四方区尝试由全体居民直接选举社区居委会,这个市还在社区内成立居民代表会议,社区重大事项由居民代表讨论通过或进行评议。
2003年7月,民政部在南京举办了全国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培训班。此后,北京、长沙、无锡、南通、南昌、天津等许多大中城市的一些社区开始采用直选方式选举居委会干部。
人民群众从数千年仰人鼻息“治于人”到自己做主选择基层政权组织的管理者,历史的飞跃发生在短短的几十年间。
[1] [2] [3] [4]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