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六十载防洪治水 绘就人水和谐画卷 |
2009-09-09 |
|
一九五四年六月二十七日,长江武汉关水位刚刚超过防汛水位。人们从工厂、机关、部队、学校、农村、街道紧急奔赴堤防前线,一场和洪水的搏斗开始了。整整一百天后,作为新中国重点建设基地之一的武汉市,终于从洪水威胁下化险为夷。
|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务院研究部署秋冬季甲型流感防控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新农保试点指导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源潮开学讲话"此中有真意,细辨莫忘言"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土部部长徐绍史: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乌鲁木齐市民期盼严惩“针扎”犯罪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公布国庆中秋放假安排通知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00九年八月十三日,近五年来的最大洪峰抵达武汉关。由于三峡工程按三万立方米每秒控制泄量,洪峰到武汉时的最高水位仅二十四点二八米,武汉不受影响。一位在新修江滩上专心垂钓的市民对记者说:“水位每天涨一尺高,对我钓鱼没有影响。”
“两江四堤八林带,火树银花不夜天”是今天武汉江滩美景的真实写照。目前,武汉堤防高出一九五四年大洪水的最高水位两米以上。“相比以前来说,武汉正成为一个安全的城市,也正成为一座人与水和谐的城市。”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熊立华表示。
但历史永远不能忘记。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前夕,正在重新修葺的武汉防洪纪念碑,面向大江,屹然矗立汉口江滩。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题词警示着武汉这座“江城”:“庆贺武汉人民战胜了一九五四年的洪水,还要准备战胜今后可能发生的同样严重的洪水。”
长江在湖北境内长约一千零六十公里,占长江干线总长的三分之一以上。千百年来,水灾洪涝一直困扰湖北人民,世代流传着“沙湖沔阳洲,十年九不收”的民谣。一旦荆江大堤溃决,富饶的江汉平原,顷刻将变成汪洋泽国。因此在湖北,防汛一直是“天大的事”。
一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湖北发展史,也是与长江洪水的斗争史。一九九八年的长江特大洪水后,中国政府首次把水利放在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首位,并把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建设战略重点,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新治水理念。大洪水引发的大反思、大建设、理念大创新,揭开了湖北水利发展新篇章。一九九八年以来,湖北的中央、省级水利投资就达二百七十五亿元人民币。湖北长江堤防已按设计标准全部建成。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