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国庆安保“少扰民”表态体现亲民态度 |
2009-09-08 |
|
只要有关部门不再以那种“牺牲有理”的思维方式来对待市民的利益,北京的老百姓肯定是愿意做出点牺牲的
金秋九月,随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进入倒计时,国庆安保工作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心。政府相关部门将其视为“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普通百姓则把它看成是“不得不面对的烦恼和责任”。
tujian.org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温家宝向教师致问候 “永远是学生” tujian.org
《朱镕基答记者问》出版幕后:保密的新书
新任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民所恨,除之"
tujian.org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参考:靠谱吗?
事业单位“三步”实施绩效工资 反响不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海“巧妇”今昔透视民生变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少扰民”表态体现亲民态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日前,公安部发布消息称,公安干警应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尽量少扰民、不扰民,为国庆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国内媒体将公安部的这一表态视为“重大新闻”,港澳报刊则认为这样的承诺表明了政府的亲民立场和态度,其意义和影响远远超出了承诺本身。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庆典离不开安保,而安保则必定扰民。“尽量少扰民、不扰民”的表态说明警方已经充分意识到,安保与扰民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想让安保措施到位,就要或多或少惊扰百姓。警方能够做的,不过是“尽量少扰民”。人们看到,随着国庆大典的临近,北京警方的防控力度正在逐步升温:行人体验道路封闭;司机遭遇车辆限行;乘客“享受”“逢包必检”等。北京街头的民警多了,交警多了,武警也多了。他们增大了巡逻密度和力度,提高见警率和巡防覆盖面,加大了对网吧、游戏厅、洗头房、歌舞厅、宾馆旅店等场所的清查整治力度。这些“挤压犯罪空间”的举措肯定会带来“净化社会治安环境”的硕果,但在警方实施这些安保措施的过程中,很容易影响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并使一些市民深感“心理压力过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