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市委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各级机关精简“文山会海”,
让领导干部抽身出来,集中精力下基层调研或处理重点问题,并确定每月最后一周为“无会周”。(9月6日新华网)
|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温家宝向教师致问候 “永远是学生”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朱镕基答记者问》出版幕后:保密的新书
新任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民所恨,除之"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参考:靠谱吗?
事业单位“三步”实施绩效工资 反响不一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海“巧妇”今昔透视民生变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说到精简“文山会海”,恐怕要出什么新意已经很难了。“无会周”可否成为新突破?我们不妨先来个不可行性论证,预测一下它的功效。
其一,“无会周”等于将原有的会议提前或推后召开。既然一个月里还有三周可以开会,只要领导们不消除开会代替落实工作的习惯,那会海还会如旧,只是集中到了前三周,或者推迟到了下三周而已;既然对每月的会议总量及其会议的经费没有大规模的压缩,那这样的“无会周”只是一周无会的海市蜃楼,其实际效果貌似对公众的一点虚伪安慰。
其二,“无会周”有可能会被上级会议所突破。本地无会,却不可限制上级部门不召开会议,甚至就是将会议的地点设在本地。想想看,虽然市里既定为“无会周”,但在此期间市领导以及部门负责人却可能会将精力“献”给市外组织的会议,这是否有点滑稽呢?可见,“无会周”需要大环境的帮助,否则,所谓的小调整也会被大需要而破坏了的。
其三,“无会周”不可能无视群众急需。假如在“无会周”中出现了群众急难险重的事情,领导们要不要召开紧急会议加以研究解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而这样一来,所提倡的“无会周”也就名不副实了。从中我们也至少可以得出:片面地强调“无会周”是有问题的,会议应该按照实际需要而开,多了滥了要治理,但确实需要的也不可形而上学地以“无会周”加以拒绝。
这样的不可行论证,是否可以得出“无会周”的可行性答案呢?(周稀银) tujian.org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