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一篇出自上海的生命科学论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周嘉伟研究组在神经元轴突发育研究方面再获进展。
今年以来,上海的生命科研成果以更高频率亮相国际一流刊物——有关统计显示,预计2009年具备重大影响力的论文数量将较2008年翻倍。上海,作为中国生命科学研究的重镇,正向世界前沿发起冲击。
引进领军人才引入“学术体检”
上个月,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林安宁受聘担任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的首位外籍所长。至此,在生科院的近十个研究所,外籍所长超过了半数。
全球招聘,上海在全国开风气之先。1999年,中科院首位外籍所长蒲慕明教授,出任的是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10年后,初创的神经所成了跻身世界前20位的神经科学研究机构。此举开创了上海不受国籍限制、全球寻找领军人才并委以重任的先例。数年间,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纷纷推出人事改革措施,“全球招聘”成为重要内容,为上海的生命科学研究引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与此同时,引入国际评估成为上海生命科学提升研究水平的“法宝”:请来国际上本领域的大师级专家,为研究所、研究组做“学术体检”,借世界一流眼光审视科研进展,也许上海生科院不是第一个,却是做得最认真的一个。从2004年起,上海生科院及所属研究所迎来了一次次国际评估。每次,学术大师们都不讲情面地直指问题所在,甚至让人脸上挂不住,但结果是实实在在提升了科研水平:从2000年到2008年,上海生科院发表的SCI论文数量从245篇增加到727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7的论文从15篇上升到54篇;专利申请数从2000年的41项,增加到2008年的533项,其中国际专利从2项上升到62项。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