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唐权友在给孩子们上课(9月8日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安徽长丰县杜集乡迎新村上杜小学,是长丰县最偏远的小学,自1998年作为该乡中心村的巴张小学的教学点以来,现年57岁的唐权友,一直是这所学校唯一的老师。他担当了校长、各科老师、校工、后勤等各种角色。为了支持唐权友的工作,连他的妻子都成为学校不拿工资的“编外人员”。十余年来,从上杜小学走出了数百名孩子,而年近六旬的唐权友老师仍然在坚守。新华社记者李健摄 [组图]
新华网合肥9月9日电 题:13年,一个人撑起的学校——记安徽长丰“留守教师”唐权友
记者马姝瑞
在安徽长丰县杜集乡迎新村上杜村民组,一个特殊的学校13年来默默地运转着。最“兴旺”的时候,它承担了一到三年级60多个孩子的教学任务;最“寂寞”的时候,满校的学生只是12个一年级的“小豆丁”。而在这个“麻雀小学”里,校长、各科老师、校工、后勤等角色,13年来都只有一个人“扮演”。他,就是“留守教师”唐权友。
“留守”基层13年,就为了孩子们需要
出生于1952年的唐权友,是长丰县原上杜村人。1975年,高中毕业的唐权友进入上杜小学当起了民办教师。
“1979年,条件太差的上杜小学撤并到邻近的单圩小学,我也过去继续干民师,在那里转了公办,还入了党!”
1998年,为了改变偏远地区师资力量匮乏的状况,单圩小学被并入位于中心村的巴张小学。尽管此举可以整合教育资源,但也意味着,远离中心村的上杜、单圩等村的孩子们每天都要赶10里路上学,一天四个来回!在村民们的强烈建议下,县教育局批准:在上杜村设立巴张小学低年级教学点,从巴张小学调教师赴任。
巴张小学已经因地处偏僻而师源偏紧,谁还愿意去更偏的教学点呢?艰巨的任务“意外”地落在了唐权友肩上。
“当时我刚被评为县优秀骨干教师,专带高年级,还是巴张小学的党小组长、教务主任、会计,所有人都没想到会派我去!开始还真有点想不通呢。”唐权友坦言道。然而,天性里的善良、豁达,以及坚定的党性让他很快做通了自己的思想工作。他决定:不光要去!还要全力以赴把孩子们带好,“对孩子负责,让家长放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