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服世界上最桀骜的大河:淮河的“世纪安澜”之战 |
2009-09-16 |
|
新华网合肥9月15日电(记者 蔡敏)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毛泽东主席1951年的一声号召响彻中国大地。近60年来,淮河两岸儿女历经艰苦奋战,在被称为“最难治理的河流”上书写着新的传奇。如今,淮水安澜,功在禹上。
淮河,本是一条通畅的河流。“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曾是千百年来淮河儿女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但是,历史上黄河多次溃决夺淮,使淮河丧失了入海口,这条河流也就经常变得桀骜不驯、泛滥成灾。“泥巴凳,泥巴墙,除了泥巴没家当。”这是过去深受水患之苦的沿淮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十七届四中全会今日在京召开 tujian.org
"双百"人物代表座谈会举行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台风"巨爵"今晨登陆广东台山沿海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财政部: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禁用于经常支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地三天新增1598例甲流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共产党“赶考”永无止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淮河治理放在重要位置,两次作出重大战略性决策,多次召开治淮会议。即使在“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非常时期,治淮仍未间断。
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年和1950年夏季,淮河连续2年发生大洪水。1950年8月,政务院召开第一次治淮会议。10月14日,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制定了“蓄泄兼筹”(即上游以蓄为主,中游蓄泄兼施,下游以泄为主)的治淮方针,确定成立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的治淮机构——治淮委员会。由此掀起了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治理淮河的高潮。
1991年9月,针对淮河、太湖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所暴露出的问题,国务院及时召开治淮治太会议,并决定成立由副总理为组长、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流域4省参加的国务院治淮领导小组,部署了基本完成以防洪、除涝为主要内容的近期19项治淮骨干工程建设任务,再次掀起治淮高潮。
如今,总投资447亿元的治淮19项骨干工程已经完成。淮河防汛总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徐英三指出,经过近60年的治淮建设,初步形成了淮河流域防御洪水的工程体系。
目前淮河已建成水库5700多座,总库容达270亿立方米;蓄滞洪工程发挥作用,蓄滞洪库容334亿立方米;沿淮河行洪区可分泄河道流量的20%-40%;淮河流域现有堤防已达5万公里,主要堤防1.1万公里;淮河干流泄洪能力大幅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