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月28日至9月13日,河南省有关部门在郑州及许昌对公车私用接送学生的情况进行了暗访,将查实的一批涉嫌公车私用车辆予以曝光(9月18日《大河报》)。
时下,学校、商场、酒店、景区等场所几乎都能发现公车的身影,这些公车不是去执行公务,而是执行某些人的“私务”,比如接送人、旅游、购物等。为了遏制公车私用的乱象,各地出台了不少措施,比如车改、贴标志、曝光等等,但是实际效果都不显著。
在国外,公车私用的现象非常少,这主要源于他们的公车管理制度健全,囊括了预防机制、监督机制和违规惩处机制,明确最低限度保留公务用车的范围、使用规范、公车腐败的处罚措施等。而且他们的公车早已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一旦出现公车私用的现象,马上司法问责。
相比国外,我国没有健全的公车管理制度,没有法律护航,有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查一查、曝光一下应付了事,真正对公车私用实行问责的几乎没有。虽然河南省有关方面表示要严肃处理,不过结果可能和以往一样,吆喝吆喝而已。
因此,笔者认为,河南此次大规模曝光车辆牌号,不妨也曝光这些相关当事人,并追究其责任。长远来看,要将公车管理正规化、法制化,完善公车管理机制,一旦出现公车私用的现象,马上进行问责。只有这样,才能让公车回归本位。(陶功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