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许耀桐:以四中全会提出的好的"四风"压倒不好的"四风"
2009-09-21

2009年9月21日上午,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许耀桐教授做客新华网,和网友畅谈“从十七届四中全会看党建”。他说,要以四中全会提出的好的“四风”压倒不好的“四风”。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主持人]据我们新华网发展论坛的调查,广大网民对惠民新政、反腐工作、严明纪律以及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四个方面最为关注,您认为四中全会将会对这些问题产生哪些影响和指导作用?

[许耀桐]当然,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和指导作用。网民提的惠民新政,实际上就是执政党出台提高民生的措施政策。这一点可以从四中全会公报当中关于经济部分的论述得到充分说明。对于反腐工作的推动,刚才就这方面说了很多。集中起来,起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加深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把这个问题摆在最突出的位置上,同时对反腐工作作了重大的、周密的部署,提出很多措施。严明纪律方面主要是强调执行民主集中制的问题,民主集中制是党的原则,也是一个纪律,所以严明纪律可以从四中全会强调执行民主集中制得到很好的体现,它有很好的指导。

一个党要有能力,这是很自然的事,必然的要求。战争年代,我们党是革命党,那就要有革命的能力或者说革命的本领。执政时期也要有执政的能力或者本领。怎样才能使我们党具有执政能力,并且不断地提高执政能力呢?四中全会主要是从加强学习的方面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另外,从加强党风建设方面提出要做到“四个大风”。关于学习,我们党进一步强调和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政党也和我们提倡的学习型个人、学习型社会一样,人生一世,要活到老学到老,一个社会也要注重培养浓厚的学习氛围,不断地提醒大家要注重学习,这叫学习型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个人、一个社会尚且如此,那么作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更要强调学习,突出学习。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包括我们的党员、干部、党组织都要建立学习制度,检查落实,同时要强调学风要好,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是为了应用,不是搞花架子,为了解决问题。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就会谈到,不学习就会感到本领恐慌。这句话今天也适用,我们不学习就会落伍。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要不断的学习,善于学习,学习和掌握运用一切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今天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归根到底口号还应该这样提,叫学习学习再学习,进步进步再进步。

关于作风建设,全会提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这“四风”提的非常好,如果真正做到这“四风”,那我们的执政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现在一些党政机关风气不好,他们也有“四风”,一是大兴开会之风。动不动就开会,上级不也开会吗,我以开会落实上级的会议精神。但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以实际行动来贯彻上级会议的精神,上级开会是必然的,那下级是不是开会之后就了事。二是大兴报告不风。这个报告不是一般的报告,是长篇大论,作起报告来滔滔不绝,底下听报告的人都东倒西歪了。三是大兴接待之风。就是迎来送往、请客吃饭不亦乐乎。四是大兴评比之风。我们有的地方一年搞了1400多项评比。四中全会提出的“四风”是非常好的,我后面列举的“四风”就糟糕透了,所以我们要以四中全会提出的好的“四风”压倒后面不好的“四风”。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许耀桐:党内民主搞好了 人民民主就会更好
    ·许耀桐:以四中全会提出的好的"四风"压倒
    ·北京一辆公交车今晨在街头焚毁
    ·(共和国的足迹)1990年:沪市开盘
    ·重庆云阳县城已全面恢复供水
    ·国庆期间西安严格学校门禁制度
    ·许耀桐:民主集中制本质是充分民主尊重多数
    ·浙江湖州一修理厂油罐车爆炸致1死1伤
    ·许耀桐:十七届四中全会重点突出研究反腐倡
    ·许耀桐:现在尚处于腐败高发期 党的建设面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