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胡锦涛致信祝贺兰州大学建校100周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慈善捐款"四不见"被不方便的制度扼杀

tujian.org

首家中央级媒体停办完善退出机制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个性官员"越来越多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宪法60年 人民权利越来越“厚实”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六十周年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改革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一制度既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精髓,又切合中国的发展实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大解放——

新中国60年,是经济建设硕果累累的60年。我们不仅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还创造性地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既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又注重加强宏观调控,为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证。经过60年奋斗,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30万亿元,一大批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当国际金融危机迎面袭来,中国的果断决策和政策效应,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许多外国政治家、学者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快了政治文明建设进程——

新中国60年,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发展的60年。我们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这套制度同时借鉴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既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民主权利,又能形成共同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充满活力又富有效率。面对举世震惊的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国展现出的紧急应变能力、动员能力和众志成城的集体意志,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和巨大威力。许多国外学者由衷地赞叹:“中国在短时间内动员巨大的力量投入,这是其他任何制度所不能比拟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社会主义中国的最大优势——论"中国制度"的优越性
2009-09-22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9月14日拍摄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民族团结柱”。近日,作为国庆60周年庆典背景之一的56根“民族团结柱”开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安装。据介绍,每根“民族团结柱”高约13米,重26吨,柱子上面刻画着身着各民族节日服装的人物形象。新华社发

新华网北京9月21日电

新华社记者

一个曾经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国家,为什么能在60年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新中国60华诞之际,人们的思索越来越清晰地汇聚成一个鲜明答案:新中国60年取得的一切成就,归根到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最大政治优势。

     相关链接
    ·国防部长梁光烈谈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
    ·社会主义中国的最大优势——论"中国制度"
    ·《中国当代书法大典》首发式在京举行
    ·国旗在我心中--访天安门国旗班老班长赵新风
    ·蒋树声会见加拿大加中议会协会代表团
    ·北京地铁4号线即将开通 车厢内禁止饮食
    ·北京地铁4号线即将开通 "开通纪念邮折"今
    ·两千余名华侨华人代表将应邀赴京参加国庆观
    ·中国从工业化起步阶段跨到工业化中期阶段
    ·徐匡迪:我国工程科技面临四大挑战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