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水利60年:江淮安澜 造福人民 |
2009-09-25 |
|
新华网合肥9月24日电(记者 蔡敏 朱青)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伴随国家快速发展的脚步,位于江淮流域的安徽水利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单一的“农业的保障”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实现了历史性的大发展、大跨越,在造福人民、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的伟业中绘就了一幅壮丽蓝图。
安徽省地处华东腹地,属水利大省,长江、淮河横跨省境。沿江和沿淮支流、湖泊众多。在气候上是中纬度过渡带和南北过渡带的叠加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气候条件,决定了这个省发展水利事业有着重大的意义。
|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审计署:未发现4万亿投资用于建楼堂馆所
tujian.org
听证会谁来听谁来证?公务员不能参与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局长免职当夜签调令无权钱交易 网友不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市拟立法禁止歧视外来媳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阅兵联指:阅兵是开放透明和平友好的表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中国成立前,安徽淮河流域水系紊乱,河道淤塞,长江和淮河堤防低矮单薄,丘陵和山区灌溉依赖塘坝,平原和圩区没有排涝设施,洪、涝、旱、渍灾害频繁发生。根据新中国成立前500年史料记载,安徽发生水旱灾害的年份达379年,有时一年之内洪涝旱灾交替发生,有时则连年水旱灾害不断。
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上世纪50年代大规模的治淮,到上世纪60、70年代在艰难曲折中不断发展,再到上世纪80年代后进入蓬勃发展时期。60年来,安徽省水利行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水利发展也从过去用行政手段到依靠法治来保障。
1985年,安徽省引进世界银行贷款,实施淠史杭灌溉工程——巢湖治理项目,是国内首次引进世行贷款进行水利建设,被誉为“改革的产物,开放的结果”。1991年江淮大水之后,国务院确定兴建19项治淮骨干工程,涉及安徽省14项。安徽省初步建成了功能齐全的防洪、灌溉、除涝三大工程体系;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大规模水库除险加固,被群众誉为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同时,安徽水利创新科学防灾减灾的理念,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先后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水旱灾害。
截至目前,安徽省完成水利建设投资623亿元。累计建成各类堤防总长2万公里;水库4836座;万亩以上灌区397处,有效灌溉面积2209万亩;固定机电排灌站1.63万处。水利工程发挥了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渔业、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根据历年安徽水利年鉴公布的数据,60年来,安徽省水利工程防洪抗旱的减灾效益累计超过了4500亿元。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