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匹兹堡峰会给了G20一个“跳板” |
2009-09-27 |
|
金融危机以来,二十国集团(G20)已三度聚首,从华盛顿到伦敦再到现在的匹兹堡,全球经济形势已发生变化,应对危机之策也随之调整,今天的匹兹堡在G20峰会史上又将留下哪些印迹?
发展中国家有望“增票”
匹兹堡峰会主要围绕推动经济复苏、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金融监管等议题来讨论。从目前来看,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上或有突破。据悉,与会领导人呼吁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移交份额大约为5%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投票权,并计划在2011年1月前完成谈判。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虽然5%的移交离发展中国家提出的7%的要求还有距离,但是能做出转让的决定毕竟是个突破,说明发展中国家的投票权、话语权已经到了不能被忽视的时候了,反映了双方实力消长的变化。
“这只是国际金融机构改革迈出的第一步,是各方妥协的结果,具体落实还要讨价还价,如5%如何分派等,都需要漫长的过程。”
这次发达国家“损失”的5%的投票权主要由欧洲国家承担。虽然投票权变动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IMF的投票权接近五五开,但是根据IMF规定,投票权大于15%,对重大事项的决定就具有否决权。所以,发达国家的让步仍是象征性的。“只要IMF的规则不改变,那么所作的调整只能是微调。”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表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友法则认为,如果不改变美国“一票否决”的现状,任何改革都不会有实质改观。
G20将“主管”全球经济
与会各方一致认为,二十国集团应成为全球经济治理主要平台。峰会联合公报也将正式宣布G20“升级”。
徐明棋认为,G8的讨论范围主要限于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崛起的情况下,显然已逐渐丧失了对全球经济的决定权。而之前虽然G20有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存在,但是由于财长和央行行长多为专业人士,经常在一些具体利益问题上讨价还价,并且不具有最终决策力,因此缺乏政治推动力。“现在有可能定期召开峰会,标志着G20峰会机制化迈出第一步,它反映的现实是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发展中国家话语权的增加。不过,G20始终是一个论坛,它主要起到建立共识的作用,但是对于具体如何落实并不具有强制力。”徐明棋说。
陈凤英表示,G20取代G8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但未来必须机制化,比如设立秘书处,并协助WTO、IMF、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来处理问题,从而对未来国际经济发展起到软性压缩的作用。
据悉,为使G20成为永久性经济协调机构,与会领导人已接近达成一项类似“同行评议”的经济政策协调方案,以设立一个全球经济日程表。这一机制将要求二十国集团成员上报并相互评估各自经济政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监督并提供技术支持。“这是一个对各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指导和监督的协调机制,有利于全球经济均衡发展,但只有预警作用,没有强制性。”陈凤英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外,刘友法指出,将G20“升级”实际也传递出美方新的政策和战略动向。一则美方意识到大国已不能主导一切,得放下身段适应全球力量格局的变化;二则通过提升G20来改变自己被孤立的尴尬境地,同时制约“金砖四国”这样的平台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效用。
不过,G20能否成为国际经济合作首要论坛,目前还存在不确定因素。“二十国固然能扩大协商余地,通过的决议也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但是因为国家众多协调起来也更难,形成决议时间也会更长。”刘友法说。
“经济失衡”不应成借口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峰会召开前表示,他将在峰会上呼吁各方推动全球经济实现再平衡,使之成为峰会讨论的内容之一。
“美国此举是想转移匹兹堡峰会的重点。”徐明棋说,对于改革,美国一直是抱着能拖就拖的心态,之前两次峰会它就一直强调挽救经济是主要任务,不愿意谈改革问题。这次不能不讨论了,它就想出了转移话题的招数,一方面通过引起讨论转移大家的注意力,占用讨论改革问题的时间,另一方面它将矛头指向其他国家,企图推卸责任,并为贸易保护主义找借口。
刘友法表示,寻求经济再平衡是美方的一贯战略,并非奥巴马的首创,关键在于奥巴马借G20匹兹堡峰会这个时机和平台来说就别有深意:一来是反击国际舆论早先责难其为危机的祸首;二来,在内政失分的情况下,另找一个突破口来安抚选民的情绪。(记者廖勤王珍)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