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8日电 题:沧桑砥砺千帆竞 破茧成蝶铸辉煌——新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掠影
新华社记者何宗渝、刘菊花
这是一组关于民营经济的耀眼数据:民营企业掌握或管理着2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50%以上的专利技术、贡献了全国1/3以上的税收,吸纳了80%以上的新增就业……
一甲子沧桑砥砺,六十年风雨兼程。从在争议和非议中成长,到异军突起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民营经济历经沉浮砥砺,破茧成蝶,成为新中国经济走向繁荣的重要推动力量。
从缺失到新生——民营经济的两个“三十年”
新中国建立之初,私营工商业成为与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并行的国民经济组成部分,经历了一段短暂的繁荣。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非公有制经济至此基本消亡。
“以1978年为界,在之后的30年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营经济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脱胎而生并成长壮大。”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认为,这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后者并不是前者的延续,而是全新的生命体。
全新的生命体的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的滋养。从“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思想认识突破,到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宪法;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十七大报告提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实行“两个平等”,这一次次突破,使民营经济在不断拓展的空间里飞速发展。
如今,民营经济在各领域千帆竞发,与百姓生活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须臾难离。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壮大,一个人数约为7000万―8000万人的社会新阶层形成。
“改革开放之后新生的民营企业家与老的工商业者具有完全不同的出身和命运,现在的民营企业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哺育下产生、发展,民营企业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产生和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不仅代表着中国民营经济的现在和未来,更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相连。”黄孟复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