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11月10日电(记者伍晓阳)天刚蒙蒙亮,曼春满佛寺的小和尚岩光罕诵完了一个小时佛经,背上教育包和同伴一起走向村里的学校。佛爷站在寺庙门口,注视着穿着黄色袈裟的小小身影在缭绕晨雾中渐行渐远。
这里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园,一个保留着原生态傣家风情的教育景区。今年10岁的岩光罕出生在傣族园的曼春满寨,按照傣家传统,他在去年自愿到寨子里的寺庙出家做了小和尚。
“他自己愿意去,我们就送他去了。”岩光罕的母亲咪么欢对记者说,在傣家人的传统里,男孩长大到10岁左右应该去寺庙里出家,学习傣文和佛教经典,接受傣族传统文化和佛教教规教义的教育。
“傣族文化记录在贝叶经上,而贝叶经主要保存在寺庙中。”曼春满佛寺的佛爷都温叫告诉记者,贝叶经不仅记载着佛教经文,还包含傣族社会教育、天文历法、傣医傣药和文学艺术等诸多内容,被人们称为“傣族的百科全书”。
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德宏等地的傣族信仰南传佛教,在傣族居住地区,基本村村寨寨都有佛寺和佛塔,佛教已经融入了傣族文化和社会生活。都温叫说:“要想了解我们傣族的传统文化,要到寺庙学习。”
岩光罕出家以后,离开了父母身边,进入寺庙学习和生活。从周一到周五,他每天5时半就起教育,诵读一个小时佛经后,去学校上学;放学回到寺庙,晚饭以后也要诵读一个小时佛经。周末也在寺庙里学习傣文和佛经。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