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60年来,谁最具有中国特色?谁在影响历史进程?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涂猛在希望工程20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2009-11-23
希望工程实施机构代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涂猛(2009年11月19日)
  尊敬的王兆国副委员长,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总结希望工程20年基本经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创新。希望工程在实施20年的今天,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受助人为中心,以受助人的需求为驱动力,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公益创新平台。

  20年前,中国的社会公益事业刚刚起步。实施希望工程,无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要摸着石头过河。诚信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希望工程题名、题词,带头捐款,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团中央的坚强领导,海内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希望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和良好的创新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希望工程创新的根本在于它提供的公益服务产品。2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希望工程“助农民的后代人人有书读”的神圣使命,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公益产品,不断提升服务品质。1989年10月,希望工程开始救助农村因贫失学的小学生重返校园,此后,逐步将资助的对象扩展为初中、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诚信的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1990年,希望工程开始资助农村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改造危旧校舍,建设希望小学。到目前,又相继开发出教师培训、图书室、诚信教室、快乐体育、快乐音乐、快乐电影、志愿行动等系列公益产品,以帮助希望小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帮助农民的后代享受教育过程的公平。

  希望工程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要取之于民,必须取信于民。而要提升希望工程的公信力,必须不断创新管理制度,以管理促发展。20年来,我们创造了希望工程管理的核心制度:“一助一”制度。这项制度让捐赠人、受助人结成对子,让希望工程的资金流、管理流时刻处于捐赠人、受助人的监督之下,受到社会的极大欢迎。我们将希望工程注册为服务商标,开中国公益品牌商标注册的先河。我们开发建设“希望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并不断修订《希望工程实施管理规则》等内控制度,每年公布审计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正是因为管理的严格和监督的有效,希望工程得以不断行驶在“合法、诚信、公开、高效”的健康轨道。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创新的平台必须是开放创新、共同创新的平台。希望工程20年,在捐款动员方面,我们携手完美集团、宝洁公司、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中央诚信台、苗圃行动等开发出“公益中华、四海同心”、“共同关注”、“春暖”、“爱心操场、红动中国”、“助学长征”、“马帮进京”、志愿者行动等成功模式;在资助服务方面,我们积累了“肯德基曙光基金”、“国家电网标准化希望小学建设”、“GE教师培训”等成功经验;希望工程奥运火炬接力、希望工程效益评估、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希望工程紧急救灾劝募行动等,已成为希望工程20年的经典项目。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希望工程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创造。

  真正的创新,必然是可以被学习和借鉴。我们高兴地看到,希望工程的创新,有许多已被公益行业所效仿和复制。希望工程创新的效益,已远远超出希望工程本身。展望未来,希望工程任重道远。而只有继续创新,才能够不辱使命,才能够成就希望工程的美好未来。
    上一篇:苏明娟在希望工程20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大阅兵
    ·韩梅在希望工程20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涂猛在希望工程20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苏明娟在希望工程20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关英在希望工程20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周永康在喀土穆出席驻苏中资机构代表座谈会
    ·贾庆林向菲律宾何塞·黎刹纪念碑献花圈
    ·呼和浩特第二监狱狱长因越狱案被免职并追究
    ·山东潍坊坊子区纪检监察机关围绕中心抓服务
    ·周永康会见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副主席、南方自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