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60年来,谁最具有中国特色?谁在影响历史进程?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父亲祁文山:一直"潜伏"到1968年的中共党员
2009-11-23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45年任中共冀鲁豫地下军事情报站站长的祁文山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的父亲祁文山(原名宋一文,曾用名宋长富)(1917-1997),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曾任河南省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执委,河南省工商联、民建河南省委副主委兼秘书长等职。父亲是一位职业革命者,他60多年的革命生涯是和党的隐蔽斗争史紧密连在一起的。

一、投身革命前后

我家祖籍天津,1917年4月,父亲出生在天津市侯家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5岁父母双亡。为了生计,1931年父亲随他在道清铁路当工人的三哥到了河南焦作。

1932年父亲到焦作扶轮学校读书,1933年加入CP(青年团)。1934年,在党组织的资助下,父亲考入焦作扶轮中学,并被选为学校学生救国会委员,积极参加我党领导的革命活动。1936年元月,父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底,抗日战争爆发,中共豫西特委决定,建立中共陇海铁路洛阳地区地下党支部,该支部直属中共河南省委领导。父亲任组织委员,支部成员有赵尚志、徐骏,当时领导同志有刘子久、王志杰、军事国光、王吉仁。当时父亲只有20岁,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宋弟弟"。洛阳是敌占区,为了党组织的安全,就以家庭为掩护秘密开展工作,父亲是这个家庭的成员,当小弟弟,还有两位地下党同志装扮一对夫妻,父亲称他们姐姐、姐夫,这个特殊的家庭就是当时中共豫西特委和洛阳陇海铁路地下党机关。来往信件收信人都是假名,李冷收就是给中共省委的信。后来,"姐夫"牺牲了,姐姐解放后到广西某高校任党委书记。大约是1938年11月20日左右,豫西特委指示父亲迅速赶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执行秘密护送任务。父亲利用在陇海铁路运输便利条件,很快到达西安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任务是护送从延安来的名叫胡服的首长。父亲说首长身材瘦高,穿深蓝色大衣,南方口音,和蔼可亲。他询问发展党员情况和组织活动情况,父亲向首长汇报他在陇海铁路工人中发展党员,组织开展工人运动的情况。首长听后很满意,说铁路工人是产业工人,是革命主力军,要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壮大革命队伍。父亲大约于11月28日把首长平安护送到河南渑池兵工厂。回到洛阳后父亲向豫西特委领导汇报了情况,才知道胡服就是刘少奇同志。遵照刘少奇同志指示,父亲在先进铁路工人中发展了大批党员,并继续组织开展工人运动,后来父亲担任了中共洛阳铁路地下党总支书记,并代表洛阳铁路地下党到河南的革命根据地确山县竹沟,当军事向彭雪枫同志汇报工作。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在军事的诱降下,国民党政府政策的重点逐渐由抗战转移到反共反人民。针对此种情况,党组织决定,有计划地把思想先进的青年工人分期分批向延安转移,将党员和青年转移到军队去。当时,父亲动员组织不少青年去了延安。父亲是1939年2月春节后最后一批去延安的。

1939年6月中央组织部派父亲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并担任党校三十二党支部委员。1940年4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结束后,父亲参加了中央组织部组织的中央党校实习团,到陕甘宁边区安定县实习。1941年春天实习结束后,中央组织安排我父亲到延安中央马列主义学院学习。在学院里,父亲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理论,并多次聆听军事等中央领导同志讲课。

     相关链接
    ·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大阅兵
    ·贾庆林抵达利马开始访问秘鲁
    ·领导干部上网也是一种“微服私访”
    ·贾庆林抵达利马开始对秘鲁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九成行政许可审批被“收编”
    ·立拍卖规矩防司法腐败
    ·家庭月基本用电额不是87千瓦时
    ·中国农业市长云集漳州探讨发展现代农业和城
    ·堵塞安全生产的“致命漏洞”
    ·有希望就不放弃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