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问题,历来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也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攸关的大问题。正像一些网民所说,因为从根本上说,这个问题牵涉到损害老百姓利益的问题,老百姓需要廉洁刚正的公仆为他们办事,而不是骑在老百姓身上作威作福的贪官。但贪官腐败现象在今天依然愈演愈烈,带着这个人们不能不关注的话题,《思想者》专访了知名党建专家、中央党校教授高新民。
腐败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
《思想者》:有人说,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曾发生的腐败现象,以及将来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后不易发生的腐败现象现在都大量出现了,这说明腐败现象和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分不开。您认为是这样吗?
高新民:过去计划经济时期也有腐败,只不过发生的概率较小。市场经济体制健全了,也会有腐败,这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是公认的。但是,中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项制度不健全,而人的道德观价值观的转型时期又处在动荡、变化过程中,腐败发生的概率肯定会比过去大一些。再加上长期执政的地位,使得一部分人懈怠、骄傲,奢侈腐化等现象也就易于滋生。正像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的,“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复杂、严峻的”,所以,“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思想者》:的确,腐败问题并非中国独有,也并非今日才有。那么,为什么我们党一以贯之地大力反腐败的同时,贪官们却敢“前赴后继”?腐败现象不但没有“绝迹”反而“越反越腐”呢?
高新民:毋庸讳言,这些年来确实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也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制定的反腐败的制度不少了,可为什么落实起来总是有那么大的困难?为什么反腐败的力度越来越大,可是腐败现象正像人们说的,也越来越严重,这里面归根到底是个什么问题?我认为,从党的建设的角度讲,这里牵涉到多方面问题。腐败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至少有两大因素不能排除:一是私有制,二是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并缺少制约。在这两个条件没有消亡前,腐败始终有可能发生。但是,如果有健全的监督体制,有健全的法制和有较高的道德水准,腐败可以遏制在一个较低的发生概率上。真正做到反腐倡廉,从根本上说,就是四中全会所说的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在当前,制度创新的力度更需要加大。 [1] [2] [3] [4]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