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2011年中国经济三大看点:物价楼市与转变
2011-01-02
资料图片:2010年11月26日,在重庆美心洋人街风景区,一个小姑娘在吃一元钱馒头。从2008年至今,重庆美心洋人街风景区打造“一元钱经济”。景区负责人卢小庆介绍,因为原材料涨价,成本增加,一元钱食品从今年10月份开始出现亏损,不过他们还会继续坚持下去,不会因为赔本就涨价。 新华社记者 陈诚 摄  
资料图片:2010年11月26日,在重庆美心洋人街风景区,一个小姑娘在吃一元钱馒头。从2008年至今,重庆美心洋人街风景区打造“一元钱经济”。景区负责人卢小庆介绍,因为原材料涨价,成本增加,一元钱食品从今年10月份开始出现亏损,不过他们还会继续坚持下去,不会因为赔本就涨价。 新华社记者 陈诚 摄

  新华网北京1月1日电(记者罗宇凡、华晔迪)2010年的最后一个月,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在经历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之后,宏观政策的调整为新一年中国经济的走势埋下了伏笔。新的一页已经掀开,展望2011年,中国经济最大的看点何在?

  看点一:管理通胀预期 稳定物价更突出

  2010年以来,食品接力涨价的现象令普通百姓印象深刻: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油你涨”到“苹什么”,新词层出不穷。2010年1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年11月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破五”,创下年内新高。

  事实上,物价的上涨仅仅是日益增强的通胀预期的一个具体表现。过去两年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推动经济复苏的同时,也使得流动性过剩的情况日益严峻。国内多位专家预测,2011年,中国仍将面临巨大的通胀压力,在遏制通胀、稳定物价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目标将成为宏观调控的主基调。

  2010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1年经济工作时明确要求,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2010年11月份国务院出台稳定物价的16项措施,实施临时价格干预、加大抛储等手段后,12月,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再次下发有关元旦、春节期间保持市场价格稳定的政策文件,以管好米袋子、菜篮子为直接着眼点,力保短期内市场价格的稳定。与此同时,货币政策稳健回归的脚步也开始加速。

  就在新年到来的前一周,央行宣布2010年年内的第二次加息。不久前,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题为《“十一五”时期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成就》一文中进一步指出,货币供应量逐步回归常态将是2011年的首要任务。收紧流动性、遏制通胀的政策路线已经十分明显。

  同时,随着2010年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重启,在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如何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防止热钱的大规模涌入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同样成为2011年需要倍加关注的重点。

  “中央政府充分认识到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严峻性,政策思路十分务实。”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说,“如果不充分注重宏观经济所遇到的挑战,那么复杂的环境可能会抑制十二五规划建议的顺利推进。”

  看点二:稳定房地产市场 继续调控成定局

资料图片:2010年12月10日,市民在上海房地产展示交易会现场参观。当日,为期四天的第28届上海房地产展示交易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共有近百楼盘参展,这也是2010年上海最后一场大型房交会。由于是工作日,又在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连续出台的大背景下,当天前来看房者并不多,展会现场略显冷清。新华社发  资料图片:2010年12月10日,市民在上海房地产展示交易会现场参观。当日,为期四天的第28届上海房地产展示交易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共有近百楼盘参展,这也是2010年上海最后一场大型房交会。由于是工作日,又在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连续出台的大背景下,当天前来看房者并不多,展会现场略显冷清。新华社发

  房地产市场无疑是2010年中国经济当中最受关注的部分。面对高速上涨的房价,从2010年1月起,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就始终在加力。“国11条”、“国10条”、9月多部委联合出台措施调控房地产……楼市成为政策和资本角力的舞台。

  进入年末,调控重压下的房地产市场突现反弹态势,与此同时,多个部委也再次高调出台相应的调控和监管措施。先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2011年新增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天量”计划。随后,在2010年的最后几天,国土资源部披露全国26宗住宅闲置土地情况,并强调要对住宅闲置土地的开发企业“严肃追究责任”。

  除此之外,此前备受关注的房产税试点改革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政策出台的预期已经十分强烈。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房产税试点已是箭在弦上,目前只是引而不发,在2011年正式推出已是大势所趋。”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部部长杨红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作为首批试点城市的重庆、上海已经明确表示做好了相应的政策准备。

  同样在2010年年末的最后几天里,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在住建部年终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抑制投资、投机性住房,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仍将是2011年房地产调控的主要目标。在既有的调控政策之外,住建部还会进一步加大打击捂盘惜售的行为,同时抑制境外热钱进入房地产市场,特别在一些热点地区和热点城市,房屋的“限购令”将进一步加强。另外,明年还将进一步细化已经有的调控政策,并会同有关部门储备调控政策。

  2010年年末各部委的表态和举措传达出了中央对房地产调控的坚强决心。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表示,目前政府对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让房地产回归其居住属性的政策指向已经开始演变成为一种长期化的趋势。

  由于现在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成为诸多经济矛盾的汇集点,因此,2011年的房地产调控肯定将在整个宏观调控的总体背景下继续深入进行。由此带来的投资结构变化,将会对未来中国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看点三:转变发展方式 结构调整将加快

资料图片:这是2010年11月3日,甘肃瓜州风电场沐浴在朝霞里。新疆与西北750千伏联网工程、甘肃千万千瓦级风电一期外送工程建成投运,标志着新疆电网自此结束了孤网运行的历史,甘肃千万千瓦级风电外送通道得以打通,使西北地区的水电、火电、风电“打捆”东送成为现实。 新华社记者 高健钧 摄  
资料图片:这是2010年11月3日,甘肃瓜州风电场沐浴在朝霞里。新疆与西北750千伏联网工程、甘肃千万千瓦级风电一期外送工程建成投运,标志着新疆电网自此结束了孤网运行的历史,甘肃千万千瓦级风电外送通道得以打通,使西北地区的水电、火电、风电“打捆”东送成为现实。 新华社记者 高健钧 摄

  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成为2011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面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性目标,继续增强内需拉动力仍然是新一年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

  根据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部署,2011年中国将在收入分配改革、民生保障、所得税改革等多方面作出新的调整,从而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除此之外,2010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在新的一年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一系列相配套的扶植政策有望陆续出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投资热点很可能在2011年形成。

  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财政部公布了2011年继续实施和停止执行的部分财税优惠政策,明确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是2011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继续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好各项税费减免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增加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另外,为加快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2011年继续采取财政补贴政策,支持全面推广节能汽车和加大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力度,继续实施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

  专家表示,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具体财政倾斜方向和补贴政策的变化指向性非常明显,主要集中在收入分配改革、增强内需、拉动民间投资、节能减排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上。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展开,2011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完全可以期待,2011年的中国经济将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上出现重大的突破和进展。

     相关链接
    ·专家解读中国形象公关:维护形象绝不能靠隐
    ·2011年中国经济三大看点:物价楼市与转变
    ·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大阅兵
    ·落实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完美答卷
    ·《寻找中国特色》访谈
    ·特色建站厅
    ·中国国情手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首届中国特色实践论坛大会现场
    ·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的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