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性看待中国GDP“超德居三” |
2009-07-14
|
|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王志平
2007年中国GDP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令人振奋。但我们也要理性看待GDP第三,清醒地认识到中国GDP居世界第三是一个相对容易的过程,但要在经济结构和人均水平等方面居于世界前列,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恰当认识中国GDP居世界第三的统计意义
中国GDP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结果。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呈现了举世瞩目的连续高速增长态势。根据联合国统计司公布的数据,在1978年至2007年的30年间,中国GDP年增速的算术平均值为9.84%;同期,德国在这30年间的GDP增速的算术平均值为2.05%,全球GDP年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值为2.94%。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保持连续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成就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实属罕见。因此,我们的确有足够的理由,为自己国家在过去30年取得的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感到自豪。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GDP的统计结果受统计口径影响很大,目前采用的现值总量方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2009年1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告称,2007年中国GDP最终核实数据为257306亿元。所谓“中国GDP超德国”,就是依据这个总量数据以及德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德国2007年GDP增长率作出判断的。一般公布的GDP总量,是指现值总量,即按不考虑通货膨胀影响的当前货币价格计算的经济总量。鉴于各国的通货膨胀系数在多数年份为正值,故对“涨价”的经济所作的计算,会使计算结果出现“虚胖”。
此外,我们还应注意到汇率变化对GDP计算和比较结果的影响。各国在计算GDP时首先采用本国货币作为计量基本单位。为了国际比较,必须将本国货币计算的GDP总量用统一的标准计量单位来进行折算。目前国际上采用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对各国GDP进行折算,并用于国际经济比较。因此,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采用当年的本币对美元的相应汇率作为折算依据。但问题在于,汇率并不总是反映不同货币之间真实的购买力差异。
如果通货膨胀和汇率两个因素同时发生较大变化,由此计算出来的现值GDP则难以真实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总量。依据联合国统计司的口径与计算,1970年中国的GDP折算成美元,为915亿美元,分别相当于巴西和西班牙的GDP的两倍多,超过加拿大,列世界第七位。但是到1990年,中国的GDP陆续被巴西、加拿大和西班牙“超越”,列世界第十位。其实,这段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超过这些国家,中国GDP被超的原因主要在于巴西的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同样奇怪的是,中国1994年的GDP(5827亿美元)与1993年(6411亿美元)相比,居然是“下降”的。事实上,1994年中国经济名义增长35%,实际增长12.6%。其中主要原因在于,联合国在折算中国1993年GDP时用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为5.762,而折算中国1994年GDP时用的汇率是8.619。
由于口径不一样,来自不同“权威机构”的国别GDP统计和排名并不统一。比如,对中国1980年GDP的折算,联合国统计司确定为3065亿美元,在世界最大经济体中列第七位;世界银行确定为1882亿美元,居世界第十一位。对于一般公众来说,要弄明白不同“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之间的方法差异和口径差异,是比较困难的。
使用汇率方法折算GDP,并不考虑不同国家的实际物价水平的差异。假定,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为7:1,在中国吃一碗面要7元人民币,但在美国吃同样的这碗面,可能需要两美元,而不是依汇率可算出的一美元。按照汇率方法折算,通常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容易被低估。联合国自1968年开始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了“国际比较项目”工作,拟在各国人均GNP换算比较中以购买力平价法(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取代汇率法,希望由此比较准确地衡量各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由于中国的物价水平总体上大大低于美国的物价水平,因此按照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折算,中国的GDP折算成美元后会大大“缩水”;反之,按照“购买力平价”方法折算,中国的GDP会明显“膨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供的数据,1980年中国的GDP(按PPP折算)为2491亿美元,列世界第十二位;1991年,超过英国和意大利,列世界第五位;1992年,超过法国,列世界第四位;1995年,超过德国,列世界第三位;2001年起,中国的GDP(按PPP折算)走在日本前面,开始占居世界第二的位置。
GDP不能与经济发展水平或经济实力划等号
2007年年中,国内媒体频频出现类似“按照世界银行划分标准,中国已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振奋的消息:中国已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等新闻报道。2009年1月,国家统计局数据公布后,许多人由此推断中国经济实力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中国被世界银行列入“中等收入国家”,许多人由此误读为中国已经是“中等发达国家”。
其实,国别经济不能简单用经济总量来衡量。一国的经济,是一个由许许多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人类创造了GDP这样一个具有一定综合性的统计方法,并用来进行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差异的比较,不失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当今世界,要讨论不同国家的经济活动及其总量,没有GDP是“不能”的;但是,GDP在这方面远不是“万能”的。由于GDP方法的不完善以及人们各自在计算GDP时口径的差异,一个悖论出现了——没有GDP我们无法知道经济总量是多少,有了GDP我们知道的经济总量可能离实际的经济情况和总量更远。
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既要看总量,更应看人均量。无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2007年GDP超过德国而居世界第三位,的确是可喜的跨越。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的人口为13.2亿,德国的人口仅为8200万。如果按照人均GDP来计算,依据联合国的口径和发布,2007年中国为2604美元,德国为40162美元,德国人均GDP为中国的15.4倍!
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要看总量和人均量,还要看结构。国别之间进行经济比较时,经济结构的比较含义更为丰富。当我们为中国经济总量(以GDP为衡量)超过德国感到高兴时,必须看到中国经济与德国经济相比,仍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2007年中国GDP略高于德国,中国的出口略低于德国。但在出口结构中,中国的服务出口量为744亿美元,仅约为德国服务出口量1549亿美元的一半。具体分析,德国在“高端”服务出口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在按美元计算的服务出口中,德国的“计算机、信息”是中国的4.5倍,德国的“金融保险”是中国的12倍,德国的“版税、许可证”是中国的43倍。从中国与德国的服务贸易的出口水平及出口结构的差异,可以体会中国与德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我们都希望祖国兴旺发达,但我们今天更需要看到的是,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在经济方面全面赶上发达国家,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头脑”。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值得深思。 免费咨询注册香港公司:www.hkatreg.net.cn,香港公司注册www.hongk13.com上海租车www.9yzs.com免费咨询注册香港公司:www.hkatreg.net.cn,香港公司注册www.hongk13.com免费咨询注册香港公司:www.hkatreg.net.cn,香港公司注册www.hongk13.com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