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记者 张舵)记者10日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了解到,国务院近日已经批复原则同意《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规划纲要》提出,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总收入到2020年达到10万亿元。
据悉,《规划纲要》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及其他有关部门,会同北京市政府研究制定。《规划纲要》近日将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
根据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规划纲要》赋予中关村重要的战略定位,即示范区要秉承面向世界、辐射全国、创新示范、引领未来的宗旨,坚持“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产业策源地”的战略定位,力争用10年时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
《规划纲要》提出两个阶段发展目标。到2015年,中关村创新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初步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中关村人才特区基本建成;创新创业高度活跃;产业国际竞争力居世界前列;创新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
到2020年,中关村示范区创新环境更加完善,创新活力显著增强,创新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总收入达到10万亿元,在软件及信息服务、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中形成2-3个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
2010年,中关村园区拥有企业超过2万家,总收入约为1.5万亿元。
李克强考察中关村强调着力营造激励创新制度环境
1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考察。这是李克强听取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十二五”发展规划介绍。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 谢登科)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陪同下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考察。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着力完善体制和政策,营造有利于企业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和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20多年来,中关村园区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科技创新区域。李克强先后来到中关村核心区、软件园、生命科学园。他走进展示大厅、科研楼、实验室,参观最新科技成果,了解前沿技术及其应用动态,听取联想、百度、信威等公司和生命科学研究所负责人介绍,与科研人员交流互动。李克强对中关村人才集聚、成果倍出深感欣慰,他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跨国公司研发中心以及两院院士、高端人才最为密集的地区,创新发展的潜力巨大。
北京中关村:以人才优势创造新的科学发展优势
北京中关村大力聚集海内外高端人才,把高端人才作为实现自主创新的第一资源,积极支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在近几年建设海归人才特区的良好基础上,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以人才优势创造新的科学发展优势。
中关村人才特区是海归人才特区的扩展和深化。被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授予第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中关村,为抢占国际人才发展制高点,构筑创新型城市的人才发展高地,按照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特殊政策、特殊机制、特事特办”的要求,研究制定了《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准备用5年时间,建设“人才智力高度密集、体制机制真正创新、科技创新高度活跃、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人才特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