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安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6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审时度势:推动区域合作
2009-06-19

安徽新闻网8月5日电 泛长三角区域的发展进入宏观政策层面,意味着经济合作与产业分工即将来临。在这一轮区域分工中,我省是否已选准自己的角色—— tujian.org

  审时度势:推动区域合作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泛长三角落地是一个长时期的过程,如果将之看作是一部“连续剧”,不同的时期就有不同的剧情和主题,在这部“连续剧”中,安徽能否在所扮演的角色中展示出实力,创造出更多精彩?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路径选择:合作中实现共赢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由长三角扩容至泛长三角,安徽将从长三角的边缘演变为泛长三角扩容的最前沿,毫无疑问地拥有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身份证”。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有了入门的“身份证”,哪条路径最适合安徽?面对历史性机遇,全省上下都在为绘好这张“路线图”出谋划策。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泛长三角合作的制度条件远未成熟的情况下,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从能为双方带来较明显的直接利益的一些具体项目入手,比如近期可深化与沪苏浙之间在旅游、劳务、科技、电力、区域城际快速交通、航运、原材料加工、现代服务业、区域污染治理等等能够实现共赢的领域开始,进行实质性的推动,逐步过渡到全方位的合作上来。目前要做这样的准备:政策制定要与沪苏浙相关政策相匹配,把自身放在泛长三角的全局中来考虑有关产业和项目的规划。

tujian.org

  很多地区都把融入经济圈作为加速自身发展的战略,我们在寻找切入点上,也可以先从城市圈的融入着手,加快推进芜湖、马鞍山与江苏的镇江、淮安联合打造“南京都市圈”。对皖北而言,与苏北密切合作,是现实的选择。2007年,苏北发展增速已领先于江苏全省,江苏将在五年内投入3700亿元打造苏北的东陇海线产业带,皖北的阜阳、淮北、宿州、蚌埠、淮南一线可以“贴线发展”,加盟东陇海线产业带,并与皖南实行南北呼应,促进安徽“统一东向”战略布局的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江苏不是因为有南京才发达,而是因为有苏州、无锡、常州;浙江不是因为有杭州才发达,而是因为有宁波、温州。所以安徽也可以考虑走一条类似于沿海的发展道路,就是做大做强省内第二城市,把芜湖建设成皖江地区的真正中心城市。对于安徽这样有6600万人口的大省来说,只有合肥、芜湖两个大城市起来了,安徽才能在区域格局中立起来。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角色定位:承接产业梯度转移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省与长三角具有很强的互补性。7月初,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在安徽调研后指出,将把安徽打造成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试验区和示范区。这是站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对安徽提出的新定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6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省领导为安徽在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中的功能定位,作出五个界定:着力建设面向长三角的优质农产品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产业集聚基地、劳务输出基地、旅游休闲基地。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事实上,长三角在能源、劳动力等方面,多年来对安徽具有强烈的依赖:2007年我省向长三角输出煤炭3100万吨,皖电东送98.5亿千瓦时,长三角的煤炭资源80%来自安徽;目前我省跨省外出务工人员已达1000万,2007年,面向长三角的劳务输出高达760万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而着力建设面向长三角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基地,对安徽经济结构调整至关重要。近年来,我省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产业集聚能力不断增强,主营业务收入由2000年的363亿元扩大到2007年的2232亿元,成为全省的主导产业。其中汽车业发展迅猛,2007年产量居全国第5位;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建设面向长三角的现代装备制造基地,不仅能减少相互竞争,扩大市场,而且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高新技术转化方面,我省的科技实力在全国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有技术、有转化平台,但缺少资金,因此长三角与安徽之间完全可以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建设面向长三角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安徽借助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开始时更多的是甘当配角,但审时度势甘当配角是融入的一个方面,自主发展更为重要。作配角的目的,是借力发展,借梯登高,培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进位主角,进攻高端。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院长韦伟的想法也代表了更多安徽人的期待。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应对挑战:缩小差距加速崛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机遇对于安徽而言,从未像现在这样清晰。摩根斯坦利的首席经济师谢国忠,在2004年底考察了安徽、江西等中部省份后,撰写了一篇充满激情的调查报告《明天的太阳从安徽江西升起》。他写道:“靠近沿海,交通便利,工资低廉,在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的情况下,安徽和江西是首先接受产业转移的中部地区。按照梯度发展的理论,下一步加速崛起的就是安徽和江西。”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安徽的内生能量,也已发展到可与外部机遇相匹配的时候了。经过多年的积累,特别是实施“861”行动计划以来,逐步奠定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在汽车及工程机械、能源、原材料、家电、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优势,涌现出像奇瑞轿车、江淮汽车、马钢、两淮煤矿、海螺水泥、铜陵有色等一批骨干企业。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然而产业梯度转移的外部机遇,并不像书本上的理论那样顺滑。机遇与挑战,永远像一对孪生姐妹。安徽在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之际,必须想清楚,发展的道路中应规避哪些陷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挑战一:交通和通信等空间压缩技术,为安徽利用区外资本、知识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但这种时空的便利也可能使我们的优质生产要素更容易向经济中心转移。目前,长三角地区的“极化”效应,仍然对周边地区显示出强大的汲取力。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挑战二:安徽的资源并不是无穷尽的,如果开发模式不当,则有可能导致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其他产业难以成长,在区域分工格局中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位置。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一个MP3的知识产权是40美元,制造环节只有2美元,人家把高端占住了,安徽配角意识再强也只能拿到那2美元。如果不大力发展自主研发能力,安徽就只能处于产业链条的低端,陷入打小工、挣小钱的窘境,从而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挑战三:环境的承载力有限。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点,多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绝不能“拣到篮里都是菜”,必须做好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对转移过来的产业加以筛选。省政协委员、省统计局局长汪景宁的提醒应引起决策层高度重视:在产业选择上,要注意避免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业向我省转移!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机会永远只给准备好了的人,安徽,准备好了吗?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聚焦皖北:宿州工业“三年倍增”升级至“五
    ·安徽省高考方案明年拟再作调整
    ·七部门搭建钢材产需对接平台
    ·合肥至武汉首列动车今晨7:50发车
    ·首期安徽地方债今起发行
    ·安徽省积极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三
    ·合肥市举办2009年首季银企对接会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