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8月22日电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中心环节,是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最直接、最有效的关键措施。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破茧化蝶”,我省相关法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今年5月份以来,省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对我省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8月21日上午,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本次执法检查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企业:打通“转化链条”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几年来,我省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逐步增强。统计显示,有65%的科研机构设在企业,67%的科技活动人员集中在企业,68%的应用研发经费源于企业,75%的省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由企业为主体承担,66%的省级科技成果出自企业。这“五个65%以上”,令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倍感振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长期以来,科技链与产业链相互脱节,割裂了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我省积极引导科技创新要素向企业积聚,科研院所、高校、生产企业三方结合日趋紧密。产学研合作形式,从一般的委托开发、成果转让,逐步向供需合作、共建研发基地和科技实体的方向发展。一批企业控股的科技经济利益共同体诞生,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加快。 tujian.org
执法检查报告指出,目前我省科技成果转化链条还比较薄弱,产学研结合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创新实体还不多。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进一步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紧密结合的产学研结合体。 tujian.org
资本:助力“惊险一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独处深闺”到“风行市场”,科技成果“蝶变之旅”不亚于商品变成货币的“惊险的一跳”(马克思语)。没有资本力量的支撑,这“一跳”不可能成功。2003年以来,各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逐年增加,尤其在全省科技大会之后,有了大幅度增加,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由于资金较为分散以及原基数较小,同时由于尚未建立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与实际资金需求仍有不小的差距。”以2006年为例,全省有12个市财政科技三项经费投入未达到法定比例(本级财政支出的1%),还有4个县(区)投入为零。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各地要进一步增加财政科技投入,改进投入方式,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科技成果转化对资本的巨大需求以及其中风险,往往使传统资本“望而却步”。合肥等地积极探索建立科技风险投资、贷款担保机制,推动企业上市融资,正在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此予以赞赏,并建议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多元化、多渠道的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投入机制。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人才:激活“创新源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省是科教资源大省,但这些资源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和尖端科技领域,在应用研发领域则相对不足。“近年来,我们在优化科技资源结构上做了很大努力,但高端成果接续难的问题还未能从根本得到解决。”省科技厅负责同志坦言。执法检查报告披露,2007年我省每万人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65名,排全国第30位,且从事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医药、环保工程等新兴产业的人才甚为缺乏。 tujian.org
这些都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源头的有效供给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提高。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要着力培养一批科技创新的研究人才、成果转化的技术人才和市场开拓的经营人才。同时,要完善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为优秀人才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条件、搭建舞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目前,我省正积极推进合芜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此充满期望。他们建议,要以试验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产学研结合的推动作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服务作用,不断完善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心的科技创新体系,争取在自主创新上有新的突破、有“更大作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