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安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6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小岗“三问” 追寻农村改革起点的思考
2009-06-19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安徽新闻网10月5日电 9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安徽农村考察。这是胡锦涛在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村民关友江家院子里同村民们亲切交谈,共商农村改革发展大计。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题:小岗“三问”--追寻中国农村改革起点的思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记者来到农村改革的起点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小岗村有两座“雕塑”,一座是新扩建的大包干纪念馆,一座是村民文化广场上石雕版的邓小平语录,这两座东西相望的“雕塑”无声地述说着改革先行者的辉煌。 tujian.org

站在改革30年的新起点上,小岗人在思考,应坚守什么、发展什么、突破什么,小岗怎样才能开创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这其实也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共同思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问:“包产到户”给中国改革带来什么? tujian.org

8月下旬,记者刚走进小岗“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家,他便撂下一句话:“大包干”的历史贡献怎么评价都不过分。“没有包产到户,农民就不能解决温饱问题,国家就没有后来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说话时,严俊昌把双手扬得很高,仿佛两只手想同时触摸历史和今天。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日小岗,虽没有华西村的工业文明和街市繁华,但还是有几分“新农村”模样。这里不仅有自来水,有文化广场,有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有垃圾填埋场,有旅游场馆,有装上路灯的水泥大道和一排排新盖的两层小楼,间或还有三五辆停在路边的小轿车。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过,村头成片的葡萄架、蘑菇大棚和玉米地提醒记者:这里依然是一个普通的中国村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今,当初18位摁手印“包产到户”的小岗农民中已有6位离世。在寻访当年“大包干”带头人的过程中,记者深切体会到改革成果的来之不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徐勇曾潜心研究“包产到户”的历史:以包产到户肇始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上世纪80年代确立之前历经30年斗争,有过无数坎坷,上至中央领导、省委书记,下到基层干部、平民百姓,许多人为之付出惨痛代价,真可谓一场革命性的历史大变革!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天人们对小岗农民冒着“杀头、坐牢”风险搞“大包干”的故事耳熟能详,但有两个问题不少人却并不清楚-- tujian.org

中国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又为什么从小岗村突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的家,老人家对两个问题的答案就一个字:穷。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改革从农村开始,是因为农民太穷;农村改革选择从小岗突破,是因为小岗农民更穷。历史经验显示,改革往往从最薄弱的环节突破,置于死地而后生,偶然中蕴含着必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安徽作家潘小平曾追寻小岗的“穷根”:凤阳处于江淮分水岭,非旱即涝,“乞丐之乡”的帽子由来已久,“凤阳花鼓”最早就是外出行乞敲出名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历史性转折发生在1978年底。当年适逢大旱荒,生存的本能使小岗农民将个人安危和政治风险置之度外,在分田到户的“秘密协议”上摁下鲜红的手印。结果小岗一年就越过温饱线,还首次向国家交售余粮。 tujian.org

恰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也是1978年底。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说,全会的决定虽没有明确肯定包产到户的具体做法,但它所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为即将风起云涌的农村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是改革开放当之无愧的历史转折点。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最终是邓小平1980年的表态一锤定音:“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小岗改革迅速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内在动力。1978年全国人均占有粮食只相当于1957年,全国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70多元。经济面临崩溃和农村的凋敝,酝酿着改革的突破。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回顾改革30年,许多人在思考:“包产到户”给中国发展留下什么?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农村看,家庭联产承包制度,最终上升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彻底打破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这一重大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中国农业发展越过长期短缺阶段,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今天,在人多地少的中国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家庭承包制仍是必守的政策“底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城市看,最先在农村推行的承包制,后来被普遍移植到企业改革中,直接推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全国改革态势。在城镇化、工业化加速的今天,无论是保障农产品供应和市场价格稳定,还是扩大消费,都需要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稳农富农。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更重要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改革确立了一条基本原则,即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视为判断改革成败的根本标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年来全球粮食危机,中国却连年丰收。农村学者毕美家感慨地说:“改革30年后,我们再看起源于小岗的家庭承包制改革,会觉得更有现实意义。”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是的,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小岗改革的“起点意义”都不会消失,改革创新的“大包干”精神永在!

tujian.or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2]下一页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聚焦皖北:宿州工业“三年倍增”升级至“五
    ·安徽省高考方案明年拟再作调整
    ·七部门搭建钢材产需对接平台
    ·合肥至武汉首列动车今晨7:50发车
    ·首期安徽地方债今起发行
    ·安徽省积极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三
    ·合肥市举办2009年首季银企对接会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