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10月10日电 “水泥路通到家门口,一块钱、30分钟就可以到市中心”,这是屯溪区奕棋镇朱村72岁村民程起发做梦也没想到的事。2006年10月,村里新建的水泥路迎来每天6趟的公交车,拉近了乡村与城市的距离,刷新了村民们的生活。这一切都源于该区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实施城乡统筹。目前,该区镇村公路、油路通达率达100%,硬化率90%以上,90%以上村子通公交车。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农村。”正是多年来全省各地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全面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才有越来越多的人像程起发一样,受惠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享受像城里人一样开心快乐的生活。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加速农业产业化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现在我们和企业都连成一体了。”宁国市港口镇山门村养鸡户叶国锁高兴地说,1999年他成为五星集团的合同养鸡户后,他每年养鸡纯收入都在1.6万元以上。 tujian.org
在市场的带动下,通过“龙头 基地 农户”等多种产业化运作模式,使农业成为加工企业的原料生产车间——宁国市的农业产业化之路充分说明,农村的产业链延伸到农民的田埂上,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我省从2005年开始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121强龙工程”。各地以“十大主导产业”为基础,在财政和金融上给予畜牧业、粮油业中规模大、牵动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去年农业引资项目达500多个,项目总投资140多亿元。雨润、汇源、黑牛等知名企业纷纷在我省投下巨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手“扶龙头”,一手“引龙头”,大大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到去年底,全省年营销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15家,超5亿元和1亿元的分别达40家和150多家,全面超额完成“121强龙工程”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大幅提升,使大量的农民从田间解放出来,进入农产品加工、深加工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性企业,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7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56元,比2000年增长83.77%。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年4月,我省又出炉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这项行动方案提出,到2012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3000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全省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届时,安徽农业产业化水平又将跨上新台阶,城乡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推进农村城镇化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省农委主任张华建认为:“推进农村城镇化,才能促进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向农村传播延伸,才能为农村发展二、三产业创造载体,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最终达到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几年前,合肥远郊三十岗乡刚划入庐阳区时,经济落后,农民收入偏低。庐阳区大力实施“远郊面向城市、中郊走向城市、近郊融入城市”的“融入工程”,把全区村庄逐个纳入城乡新社区,交通、排水、电力等按照城乡一体化标准统一规划建设。现在的三十岗绿化带蜿蜒,鸟语花香。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事实上,合肥城镇化步伐越来越快。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姚本伦说,2006年出炉的《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以城市化理念引领县域城乡规划建设、以城市大工业带动县域产业配套发展”。通过近几年的大建设,到去年底合肥全面拓宽了7个城市出入口,实现三县至主城区的“无缝对接”,构建了覆盖城乡的“一刻钟快速交通网”。仅去年一年,合肥城区便新增人口17.8万。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多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农村城镇化的建设力度。“十五”期间,全省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80亿元,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360亿元。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28%提高到2006年的37.1%。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专家指出,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城市文明开始向农村渗透和传播。现在,倘佯于安徽的新农村,但见条条平坦的大道向乡村延伸,座座别致的现代农舍在田野上崛起,片片现代化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改变着传统耕作方式……越来越多的农民切身感受到,城市文明的阳光已照耀到农村。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促进农民市民化 tujian.org
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两条途径成为市民:进入城市务工的农民工以产业工人的身份在城市安家落户,更多的农民则在自然村落逐步向城镇聚合或转变的过程中,以农村各类企业职工的身份在家乡过上市民生活。数据显示,自2002年我省每年有超过100万人口由农村进入城镇,城镇实际居住人口已超过2500万人。 tujian.org
宁国霞西镇26岁的施强,就成功地从农民变身为市民。几年前他走进合肥打工,现当上了合肥一家制衣厂的车间主任,年薪由8000元上升为3万元,已成为合肥市民中的有房一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与施强不同,合肥市包河区大圩乡“阿庆嫂”渔庄的负责人吴大珍,是一个留守乡村、却享受着惬意城市生活的农村致富带头人。由于近年来包河区将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支持大圩乡打造省城“都市花园”。吴大珍瞅准机会于2004年建起约200平方米的垂钓中心,发展农家乐。“现在不种田不种地,一年收入40多万元,日子过得比城市人还舒心呢。”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我省大批农民“洗脚进城”。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研究管理和服务的新模式,推动农民市民化的进程。各地及时调整针对进城务工农民工的政策,将符合要求的农民工纳入在大中城市落户的人员范围之中进行考虑和安排,给农民工以市民待遇,在职业培训、就业咨询、工作条件、社会保障、住房供给、子女上学和最低工资等方面制定有效政策措施,切实为其提供有效的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以合肥市为例,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该市对农民教育、农民工子女入学、农民医疗保障等给予高度重视。4个区构建了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覆盖合肥3县所有乡镇,改扩建乡镇卫生院60所;上半年有212.8万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占农业总人口的90.4%;城市接收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扩大到70所,新增26所。截至目前,合肥各地举办的各类农民培训班数以千计,数十万农民从田野走进课堂,又怀揣憧憬从课堂走向都市。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