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11月12日电 这里被称为"中国改革第一村"。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的到访,令小岗村民重温了改革的荣光。这里的农民比其他地区农民更深谙改革开放30年这一时间点的重要;然而,这个曾凭一串鲜红手印率先告别贫困饥饿的村庄,在轰动全国后却又沉寂多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小岗村的面貌自是今非昔比,但与其30年前那一壮举所张扬出的"首创精神"相比,现有的成就似不匹配,甚至还不如东部一些平凡的村落。"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既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真实写照,更是小岗发展的现实经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30年最大考问:为何"一年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4年春天,小岗村迎来了"大包干"后的第七任书记沈浩。这位当初从安徽省财政厅下派的干部刚到"中国改革第一村"时,却颇有些失望。 tujian.org
只有一条泥土路通往外界,村口的门楼摇摇欲坠,自来水还没能进村入户,村委会负着债,为欢迎沈浩写标语用的墨汁、纸张都是借钱买的。人均年收入刚刚过2000元。 tujian.org
"一年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沈浩认为,外界对小岗村的这个评价听上去尖刻,但说的却是实情。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年60岁的严宏昌,回首30年为致富小岗人历经了几番创业,但成效不大。"我们不是不想富!"这位"大包干"带头人感叹说。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83年,严宏昌到浙江考察,那里家家办企业。从那时开始,他就认识到种地只能吃饱肚子,不搞工业不行。1984年,严宏昌筹资5万元办起塑料加工企业,6个月就赚了几万元。"这时有人找我谈话,说我搞资本主义,愣把电线剪了。"认准无工不富的严宏昌,在1993年又成立了小岗村农业实业总公司,但企业刚走上正轨,镇领导说:"镇里都没有企业,小岗村办什么企业。"压力之下,严宏昌第二年把企业交给了镇上。2001年,严宏昌劝回在南方打工的大儿子严余山,在村里办起了防伪瓶盖厂。企业红火了不到半年,就被人不明不白地炸了。 tujian.org
另一位"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也曾出去找企业。但是,外面的企业来人考察,看到江淮分水岭上易旱易涝,水、电、交通等很不便利,就不感兴趣了。严俊昌便认定小岗发展只能靠农业。20多年来,他和6个儿子都在村里种地,但他们父子几个和村里绝大部分农民一样,没能靠种地富起来。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凤阳县现任县长范迪军指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西部农村的土地、劳动力、资本、人才等种种要素都处于被动流出状态,"作为中部的一个普通农村,小岗村很难例外"。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安徽省"三农"问题专家陆子修指出,小岗村的状况就是中国中西部农村的缩影。当年一场"大包干",一心只想吃饱肚子的小岗人无意间创造了历史。但是,如果农民不能完成从自然经济条件下小生产者向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历史性转变,如果不彻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和小岗村一样的许多中西部农村也很难破解发展难题。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秘密摁手印分的地又流转起来:土地要素盘活中的小岗之变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昔日摁手印分田的小岗村,今天在戏剧性地进行着一项重要的变革--土地流转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兴办新型合作经济。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严俊昌的儿子严德友干得卓有成效。如今小岗村口门楼的对面,就是他经营的现代农业园--葡萄种植园。行间距整齐划一、专人施肥、葡萄套袋喷药,这个占地180多亩的葡萄园被管理得井井有条。他说,农民单打独干,一亩地产量再高也种不出"金子"。现在搞葡萄园,便于集中施肥、灌溉、除虫和管理,规模效益明显。严德友成立了葡萄合作社,不但成本明显下降,葡萄还不愁销路。合作社还吸收社员入股成立互助资金,为社员生产生活提供借款便利。如今,8成以上的社员一亩地年纯收入在2000元以上,现在不少村民主动找来想把地出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年,小岗村还迎来了进村创业的大学生。他们带动村民建起了近200个蘑菇大棚,还和农户共同成立了"小岗村利民食用菌合作社"。第一批来到小岗的大学生苗娟说,将来合作社还准备发展蘑菇加工业。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小岗村1800亩耕地已有千余亩实现流转,每亩土地收益少的上升了5倍、10倍,多的甚至二三十倍。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胡锦涛总书记对小岗村民说的这番话,让小岗人吃下了定心丸。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合理、有效的土地出租流转规模扩大,新型合作社的成熟、壮大,所取得的发展成果是过去靠一家一户生产完全做不到的!"冒着"开历史倒车"风险推进土地流转的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到省里"扣人"再次集体摁手印:好的乡村治理就是要让农民得利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采访中,凤阳县委书记马占文告诉记者,前些年乡村治理模式陈旧,没能产生得力的带头人,也是造成改革先行者多年停滞的深层原因。70多岁的"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坤说,很长一段时间,小岗村没有一次党员会或村民大会能从头开到尾,各家为自己的利益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沈浩,这个小岗村新领头人,短短几年时间里经历了被排挤、被怀疑到被认可、被强留的历程。一开始,很多人认为他也是来镀镀金就走的。在小岗倡导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时,沈浩还受到过村里一部分人,包括一些大包干带头人的谩骂,认为他违反"大包干"精神。 tujian.org
几年来,这个下派干部一直扎根在小岗,带着村民一步一步地推动现代农业项目、引资兴建农村基础设施。2007年,小岗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2006年沈浩3年任期结束,即将回省政府机关之时,小岗村再一次发生了集体摁手印的壮举。这一次不是分地到户,而是到省里去"扣人"。村民们强烈要求省委组织部和省财政厅将沈浩留在小岗村,带领他们再干3年。这一超常之举最终使沈浩留任。 tujian.org
"在农村做事情,老百姓要看到实效了才会去做,所以,我在小岗的角色只能是个引导者,而不能代替村民做决策。"在小岗村,沈浩渐渐找到了最利于治理优化的角色定位和路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