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5月14日电 安徽省有6000多万亩耕地,其中65%是水利设施不全、没有充分开垦的中低产田。如何挖掘这65%背后的粮食增产潜力,成为安徽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目标。中央电视台4月28日《新闻联播》推出时长2分50秒的消息《安徽:65%背后的增产潜力》,对此给予了特别关注。 tujian.org
在报道中,记者采访了寿县迎河镇党委书记张斌,他表示,由于渠道基本完工,今年春灌用水不会紧张了。过去,每年的春灌时节,由于渠道年久失修,水量小流速慢,全镇15个村庄的耕地同时需水灌溉的时候,他能做的只有挨家挨户地去化解矛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为安徽省的西部粮仓,淠史杭灌区有300多万亩农田因水利条件老旧,产量一直上不去。近些年,国家加大了灌区渠系的改造,打通了渠道,提高了灌溉效率。到目前为止,整个灌区的改造工程已经接近尾声,这些经过重新修建的水渠在今年的灌溉中将发挥作用,很多村民们说,现在水流的速度明显快多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水流得快了,可张斌今年依然很忙,不过他是在忙着镇上的两万亩优质粮农田建设。保证了灌溉,他们不失时机地改良了品种,更新了种植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局长周银平告诉记者:从去年到现在,通过灌区的改造,新增和改善田地180万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80万亩只是安徽省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的一个缩影。作为国家的粮食主产区,安徽确立了中低产田改造、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种植结构的粮食增产战略。其中,占65%耕地份额的中低产田改造成为增产潜力最大的领域。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局局长王建培说:我们省还有4000多万亩的中低产田,平均亩产600斤左右,通过提高基础地力,强化科技支撑,每亩还有200斤左右的增产空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正是看到这样的前景,淮河边一些荒废多年的水洼地如今也热闹起来,怀远县的种粮大户赵其瑞一次就承包改造2000亩地。而把这“水袋子”改造成“米袋子”的背后是政府部门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农业开发部门利用财政资金改造了基础设施,为种粮大户提供了农机补贴和科技指导。像这样的沿淮洼地在安徽省共有1000多万亩,淮河流域的粮食增产长期规划已经初步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闻联播》还为这条消息配发了“编后语”,指出:人多地少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安徽等地抓住改造中低产田这个重点,解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这个难点,就抓住了粮食增产的关键,夯实了粮食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增产千亿的目标就有了保障。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