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飓风、泥石流……为防范日益频发的自然灾害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将大力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能力建设,省内国家级气象[QiXiang]观测站将实现全部要素观测自动化,力争区域气象[QiXiang]观测站覆盖所有乡镇和街道,在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建设平均间距7公里的气象[QiXiang]观测站,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平均间距5公里的气象[QiXiang]观测站。暴雨落区预报准确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以上,重点区域突发气象[QiXiang]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95%以上,突发气象[QiXiang]灾害预警时效平均提高5%,气象[QiXiang]服务公众满意率稳定在90%。 “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将稳步推进中尺度气象[QiXiang]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二期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气象[QiXiang]保障工程等项目建设,完善气象[QiXiang]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健全气象[QiXiang]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立由监测、预警、发布、保障等系统有机组成、相互协调、快速响应的中尺度气象[QiXiang]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系统。安徽省还将建设及时、准确、高效的农业气象[QiXiang]跟踪监视、诊断分析、预警预报、评估和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全省的粮食生产气象[QiXiang]保障服务业务。至“十二五”末,安徽省力争主要作物粮食总产气象[QiXiang]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气象[QiXiang]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减少5%以上,人工增雨作业效益增加10%。 (记者史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