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俗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进入新世纪的十年来,该县大力发展农村[NongCun]沼气、太阳能等绿色能源[NenYuan],可再生的清洁能源[NenYuan]使用率大大提高,化肥、农药等对农产品[NongChanPin]、土壤及生态环境的污染明显减少了,农村[NongCun]卫生环境大大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优化了,尤其是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010年该县跻身国家首批108个“绿色能源[NenYuan]示范县”之列。
截至2010年底,青阳县已建农村[NongCun]户用沼气池13000余口,100多个中小型畜禽养殖场有20立方米以上中型沼气池60余口、1处大型沼气工程,再加上小水电、太阳能的开发应用,目前该县可再生能源[NenYuan]年开发利用量户均达到1.03吨,可再生能源[NenYuan]在农村[NongCun]生活用能中的比重达到55.1%,有87.5%的农户生活都是用清洁能源[NenYuan]。仅此一项,每年可使农户增收节支2600多万元。同时,全县每年可节约薪炭林木3万3千多吨,相当于封山育林4万多亩。相比农村[NongCun]传统的生产生活用能方式,新的用能方式在节电、节煤、节燃气等方面也是一笔可喜的低碳经济账。
目前,全县已建有“千池乡镇”3个,“百池村”38个,其中精品示范村10个;建立“猪—沼—果”、“鸡—沼—稻”、“猪—沼—菜”、“猪—沼—茶”等生态农业大户600余户;生态家园示范户3000余户;太阳能灭虫灯也开始在水稻、茶叶等农作物上示范推广。已建成优质米、皖南土鸡、蚕桑、蔬菜、茶叶和畜禽、水产品等无公害农产品[NongChanPin]基地25万亩,有9个农产品[NongChanPin]获得了无公害认证、4个农产品[NongChanPin]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6个农产品[NongChanPin]获得了有机产品的认证。无公害农产品[NongChanPin]基地直接带动10多万农民增收。
有了沼气,农户利用的秸秆、薪柴等生物质能烧水做饭的传统用能方式降到了14%左右,不但免去了上山砍柴的强体力劳动,而且生火做饭没有了烟熏火燎;人畜粪便有了科学的处理,农家居户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蚊蝇飞舞的情景大大改观;农作物秸秆可以变废为宝,遍野焚烧的情况也基本消失;由于沼肥(渣)的使用,化肥、农药使用量比2000年减少了15%,农产品[NongChanPin]的质量安全、价格及农民的收入也有明显提高。
为构筑绿色生态富民之路,“十一五”期间,该县还围绕开发、发展沼气池、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NenYuan],在体制、机制建设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现已有县、乡生态能源[NenYuan]专职人员15人,村级服务网点43个,技工94人。成立沼气协会和沼气产业合作社20多个。基本建成了“县有生态能源[NenYuan]机构、乡有生态能源[NenYuan]岗位、村有服务网点、点有沼气技工”的服务网络。
“绿色能源[NenYuan]县”建设是“十二五”期间该县农业农村[NongCun]工作的重点,其规划目标是:全县农村[NongCun]生活用能中的可再生能源[NenYuan]提高25%,比重超过80%,95%以上农户的生活能源[NenYuan]主要以清洁能源[NenYuan]为主。到“十二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增长168%,力争全县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明显提高,努力推进有青阳特色、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农村[NongCun]建设。(池州日报—通讯员 洪升祥 宁其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