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发钦指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近年备受社会关注。理工拟藉每年七月十五日
澳门申报世遗周年纪念日举办专题论坛,让与会者探讨
澳门文化遗产的新状况、新问题。该学院作为《
澳门地方志》项目的筹备学术机构,一直鼓励
研究员开展相关
研究。去年九月起,与多个本地文化团体合作开展“
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口述历史
研究。上月中旬,欣悉“鱼行醉龙节”、“南音说唱”及“道教科仪音乐”三项目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遗名录。其中“鱼行醉龙节”申报文本,便由该中心
研究团队协助撰写。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林发钦称,从
澳门历史文化
研究的现状看,学术界较关心以
澳门为中介的中西交往,少关注
澳门社会内部发展,重“大历史”而轻“小历史”的倾向,好处彰显
澳门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角色,不足是本土细微史事往往被忽略。为此,理工支持该中心开展
澳门内部的历史文化
研究,协助团体整理丰富多样、又濒临消失的文献资料。
记录需资深者参与
本土非物质文遗的整理和申报,为近年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去年九月起,该中心
研究团队先後与四个文化团体合作,
研究以口述访谈为主,文献分析为辅,配合录音和录影,团绕“鱼行醉龙节”、“妈祖信俗”、“哪吒信俗”三个非物质文遗项目,进行大量的人物访谈和资料收集,整理和保存了大批文物、图片和史料,不仅为相关团体撰写非遗申报书提供核心内容,待将来分批出版可成为重要的本土文献资料。
dedecms.com 林发钦强调,教学、
研究与社会服务是大学三大功能。该中心与文化局
澳门博物馆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申报非遗项目是文化部门和申报团体的工作;学术机构一旦离开澳博馆和各申报团体的积极配合,
研究无从做起。更重要是,对相关文化项目最认识的是各团体的资深参与者,
研究工作一定程度上是将这些热心人士所承载的本土知识转化成书面记录。
节庆项目从未间断
该中心教授江淳表示,传统节庆节目早已植根小城,增强公衆尤其年轻人认识,能提升对小城的凝聚力、归属感。从资料搜集到撰写申报文本,困难不大,惜不少团体只按惯例推展活动,忽略节庆本体意义。本澳很多节庆项目为本澳独有且最传统、未曾间断过,融入居民生活,邻近地区早已失传或欠缺完整性,是为本土优势与价值。可见适时开展大规模的本土非物质文遗项目普查工作甚重要,有助官民挖掘更多值得保留、推广的节庆活动,功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