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北京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联合早报:中国不是阿拉伯世界
2011-03-17

  人民网3月16日电 在关注阿拉伯世界动荡局势的同时,西方世界将更多的关切目光转向中国[ZhongGuo]。日前,新加坡《联合早报》刊发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文章《中国[ZhongGuo]不是阿拉伯世界》认为,那些相信中国[ZhongGuo]会步阿拉伯世界后尘的人,大都是从简单的意识形态来看问题。决定中国[ZhongGuo]命运的正是中国[ZhongGuo]本身的发展,和其所发展出来的制度[ZhiDu]模式,而非外力。文章说,包括西方式民主制度[ZhiDu]在内的所有制度[ZhiDu]都在面临挑战,任何一个制度[ZhiDu]如果不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变化,就会发生危机。

  文章分析说,人们那么关切中国[ZhongGuo],但没有一个一致的理由。不同的人对中国[ZhongGuo]的关注出于不同的背景。一些人关注的是这样一种假设:阿拉伯世界所发生的事,已经对外在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果中国[ZhongGuo]发生了类似的情况,会产生怎样的外在影响呢?无疑,较之阿拉伯世界,中国[ZhongGuo]在世界事务上的影响更大。中国[ZhongGuo]现在已经是世界经济体的内在一部分,甚至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其中一个最大的驱动力。在中国[ZhongGuo]事务上,外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利益相关者。出于对自己利益的关怀,他们来关心中国[ZhongGuo]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人并不希望中国[ZhongGuo]发生类似阿拉伯世界的事情。

  不过,也的确有些人希望中国[ZhongGuo]发生类似的事情,并且要尽力推动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苏联东欧剧变之后,很多人一直在关切中国[ZhongGuo],期待着类似的事情发生在中国[ZhongGuo]。前些年,每当有国家发生“颜色革命”的时候,他们都会把中国[ZhongGuo]带入其思考的空间。一些人甚至总是在预测中国[ZhongGuo]什么时候会发生类似的事情。在这个群体中,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动机:一些人希望中国[ZhongGuo]的政治变革,一些人对现状极度不满,一些人恐惧于中国[ZhongGuo]的继续崛起。

  文章认为,中国[ZhongGuo]不是阿拉伯世界。要回答“中国[ZhongGuo]为什么不是”的问题,就要看中国[ZhongGuo]本身所具有的制度[ZhiDu]性因素,而不是做简单的比较。尽管中国[ZhongGuo]和阿拉伯世界存在一些社会不公、收入差异、腐败、就业不足等类似的社会现象,但因为中国[ZhongGuo]和阿拉伯世界具有不同的制度[ZhiDu]背景,它们所能导向的结果是很不相同的。那些相信中国[ZhongGuo]会步阿拉伯世界后尘的人,大都是从简单的意识形态来看问题。西方社会在很多方面都特别强调“多元”,例如经济多元、社会多元、宗教多元和文化多元等等,但就是在政治制度[ZhiDu]问题上只容许“单元”,就是单线的历史发展观,即所有政治制度[ZhiDu]都必然走向西方式民主。早就有学者宣称西方式民主是“历史的终结”,尽管历史的现实并非如此。

  西方过度地从西方的观点来看中国[ZhongGuo],也希望中国[ZhongGuo]朝着西方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这导致了很多人忽视中国[ZhongGuo]本身到底在怎样发展,以及发展出了什么样的制度[ZhiDu]。决定中国[ZhongGuo]命运的正是中国[ZhongGuo]本身的发展,和其所发展出来的制度[ZhiDu]模式,而非外力。要理解中国[ZhongGuo]为什么不是阿拉伯世界,就是要看这些方面,而不是从任何西方的概念和理论。 一些相信中国[ZhongGuo]会阿拉伯世界化的人,其错误也就在于把中国[ZhongGuo]的政治制度[ZhiDu],和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制度[ZhiDu]等同起来。很显然,如果从西方多党制的角度来看,中国[ZhongGuo]的政治制度[ZhiDu]没有实质性的变化。正是从这一西方观点出发,很多观察家并不认为中国[ZhongGuo]改革开放以来有过任何有意义的政治改革。

  文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ZhongGuo]的政治制度[ZhiDu]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不过是这些变化并不是西方式的。不管人们评价如何,正是这些政治制度[ZhiDu]上的变化,使得中国[ZhongGuo]有能力适应和消化社会经济变革,以及转型所带来的各种变化。人们要获得有关中国[ZhongGuo]政治制度[ZhiDu]实质性的知识,一切要从中国[ZhongGuo]政治制度[ZhiDu]的实际行为出发。因为政党制度[ZhiDu]是中国[ZhongGuo]政治制度[ZhiDu]的核心,人们又进而要从认识这一政党制度[ZhiDu]入手。任何一个政治制度[ZhiDu],如果不开放,就必然表现为排他性和封闭性。只有开放,政治才具有包容性。政治上的开放性,在西方是通过外部多元主义,即多党政治来实现。理论上说,每一种利益都能够找到能够代表其利益的政党。在中国[ZhongGuo],因为没有多党政治,依靠的是内部多元主义来实现。内部多元主义表明政党的开放性。

  中共多年来致力于从一个革命性政党转型成为执政党。在革命期间,政党要强调依靠一些特定的阶级和阶层,但作为执政党,其必须依靠所有的阶级和阶层,才能拥有最广泛的社会基础。现在,面临迅速崛起的社会组织和新兴社会力量,执政党又开始强调社会管理,致力于通过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来扩展执政的基础。随着社会基础的扩大,这些年执政党还不断强调党内民主重要性,并寻找多种形式的党内民主。这种政治开放性,其有效性并不比其它任何制度[ZhiDu]低。阿拉伯世界多数政权则表现为封闭性,有一个家族(君主政权)或者少数几个家族长期垄断政权,统治国家。即使欧美等国,国家政权也经常被几个政治大家族所垄断。从统计学角度来看,从社会底层进入政治领域的人数,中国[ZhongGuo]远远超过西方国家。共产党执政不是家族统治,这使得共产党更具有群众性。

  在很大程度上说,西方民主的本质是通过定期选举,解决政治精英的变更。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ZhongGuo]拒绝走西方道路,但已经发展出非常有效的精英更替制度[ZhiDu]。 这要归功于邓小平。邓小平确立了两种相关的制度[ZhiDu],一是领导人退出制度[ZhiDu],即退休制度[ZhiDu];二是人才录用制度[ZhiDu],从社会的各个领域录用人才。现在这个制度[ZhiDu]从基层到最高领导层已经高度制度[ZhiDu]化。这个体制的优势是很显然的,它避免了个人专制,而且限任制是对个人专制的一种有效制度[ZhiDu]制约。中国[ZhongGuo]尽管没有西方式民主,但也找到了同样的甚至更有效的方式,来保证不会出现个人专制。但在阿拉伯世界,普遍的现象就是个人专制,无论是君主制国家还是具有现代政党制度[ZhiDu]的国家。当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统治一个国家数十年的时候,就会弊端丛生,令社会不可忍受。

  中国[ZhongGuo]的政治体制使得政治更新异常地迅速,政治能够有效反映代际变化。较之其它任何政体,中国[ZhongGuo]政治体系的一个显著现象就是官员流动速度非常之快。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官员离开其任职的岗位,也有同样多的官员进入这些岗位。

  文章认为,中国[ZhongGuo]的政治制度[ZhiDu]具有强大的政策动员能力,从而促成政策的及时变化。从理论上说,多党制国家的政策变化的阻力应当比一党制的为少,因为政策可以随着政党的轮替而变化。但事实上,一些西方国家反对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忠诚”的反对党,而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在这样的情况下,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政策变化变得非常困难,中国[ZhongGuo]则不然。如果西方式民主更多地表现为政权轮替,中国[ZhongGuo]更多地表现为政策“轮替”。在西方国家,人们可以互相推卸责任,而在中国[ZhongGuo],执政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再到本世纪,中国[ZhongGuo]实现了数次重大的政策转型。看不到执政党的政策动员能力,就很难理解中国[ZhongGuo]这些年来的巨大变化。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ZhongGuo]的制度[ZhiDu]不存在问题。相反,中国[ZhongGuo]的制度[ZhiDu]面临很多非常严峻的挑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包括西方式民主制度[ZhiDu]在内,所有制度[ZhiDu]都在面临挑战。任何一个制度[ZhiDu],如果不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变化,就会发生危机。没有一个制度[ZhiDu]是终极的,可以终结世界历史。所有制度[ZhiDu]都要在变化中求生存和发展。

  文章最后说,尽管中国[ZhongGuo]的政治制度[ZhiDu]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很多方面仍然有巨大的改进和改善空间。但是要认识中国[ZhongGuo],并不能用任何西方的或者其它别的概念和理论来理解中国[ZhongGuo],用西方或者其它的价值来评判中国[ZhongGuo]。如果这样,既无助于理解已经发生的变化,更无助于看到所存在问题的本质,要谈解决问题更不可能了。这一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却往往被人们有意无意地漠视。

     相关链接
    ·少年酒后进错家门欲强奸女邻居未遂 胞兄欲
    ·兰州大学41名在日本学习师生确认安全
    ·在日中国公民平安信息(82)
    ·孩子因性器官畸形被父母抛弃 将接受手术做
    ·在华日籍人士日本地震后每日与家人通话
    ·老人因腹痛送医身亡 家属告卫生局要求处罚
    ·核安局发布辐射监测值 称我国未受日核事故
    ·卫生部专家:日本核事故不会对我国产生影响
    ·在日中国公民平安信息(81)
    ·南航调换大机型增派航班赴日接回中方人员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