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7年间城门千亩湿地变厂房 农林水局称没审批 |
2009-04-30 |
|
污水直排闽江
防洪堤外违法建起的厂房东南快报讯(记者 林春长 林风 实习生 杨国妮)福州仓山城门镇樟岚村有一块自然形成的湿地,称为胪岐洲,曾是白鹭憩息的好去处。但从2002年起,开始有人在此抽砂造地。 7年间,在闽江防洪堤外的这片上千亩的湿地上,厂房林立。大量的污水、垃圾直接排入闽江,附近居民怨声载道。 7年来,相关执法部门也多次到场制止,但填江造地怪相仍持续不断,甚至愈演愈烈,目前还在进一步违建中。 千亩湿地被填盖厂房 樟岚村毗邻闽江,紧挨着正在修建的三环路及福厦铁路,由6个自然村组成。 经过闽江长年累月的冲刷沉积,在江边形成了一大片滩涂湿地,被称为胪岐洲。 村民庄先生说,10年前,胪岐洲江边是一眼看不到头的水草、垂柳,江边空气清新,还有翩翩飞舞的白鹭。可是现在,江边的水草少得可怜,鸟也几乎绝迹了。 胪岐、下董、湖地里等自然村防洪堤外的湿地上,都建起了密密麻麻的厂房。 “防洪堤外的这些厂房,都是从江中抽砂填湿地后盖起来的。”昨日上午,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沿着旧防洪堤向闽江外走了近200米,发现周边都是高低不一的电镀厂、木材厂、家具厂等。在一间空旷的厂房内,工人还在里面砌墙。 村民说,胪岐洲共有一千多亩。填江造地现象最早出现在2002年。7年过去了,最终上千亩的湿地逐渐被填平,盖起了厂房。 “当时是以修防洪堤为名,开始填江违建的。”庄先生说,当时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在不破坏防洪基础上,由村里出资8000元,对防洪堤加固改建利用,没想到“改建”成了“违建”。 村民称,政府部门正对该地段进行征地拆迁,用于福州东部开发建设拆迁安置地,违建者企图通过填江造地违建,争取多拿拆迁补偿费。 填江造地埋下隐患 村民说,湿地没被破坏前,成群的白鹭都飞到这里来觅食,还有人来江里游泳,很多人都说这里是一块天然的宝地。现在湿地成了厂房,气味难闻,污水也排向闽江,影响了居民生活,也会对整个闽江河岸的生态以及闽江水质产生严重影响。 让村民最为担心的是,填江造地后,存在着防汛隐患。 闽江下游管理处排涝科工作人员表示,填江造地工程在抬高滩涂水平高度的同时,还导致沿线排水横截面变窄,行洪受到阻碍。一旦闽江突发洪水,江水难以漫过滩涂,将向四周外溢,届时周边的田地及村民房屋将受到洪水威胁。 违法建筑禁而不止 作为主管部门, 仓山区农林水局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违建者在樟岚村防洪堤外“填江造地”一事,没有经过任何部门审批,也没有任何部门敢批,属于一种违建行为。 该负责人说,樟岚村的违建现象,属于阶段性违法建筑,他们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之前,水利部门也接到过举报,但他们的职责,只能对违建者发通知,责令制止其违建行为。可执法人员一离开,违建者又开始抽砂填地,一旦违章建筑建起来,他们要再去查就很难,处理起来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那么,这么一大片违建物又该如何处理?水利部门表示,政府部门已在樟岚村重新划定新的防洪堤线,他们也将情况上报了上级部门,届时由市里统一进行处理。近日,水利部门也将再次组织人员,到场查看情况。 对此,福州市拆迁工程处相关人员表示,如果涉及违章搭建,在拆迁补偿时,一般是不予以赔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