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烧旺“三把火” 厦门出口茶叶化危为机 |
2009-04-30 |
|
2月中旬,全国茶叶出口协作组收到来自厦门检验检疫局的一份报告。报告说,厦门茶海外市场一路高歌猛进,“2008年厦门检区茶叶出口创汇2900多万美元,同比增长11%,再创历史新高。”
统计数字显示,当年厦门检区出口茶叶均价上升至3.3美元/公斤,比上年增长16%;对欧盟出口重量、金额分别增长1.2倍、1.4倍,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长1.6倍、0.9倍。
这是特殊的一年。冰灾使常年生长在高山上的茶叶受创、产量下滑;全球金融危机使海外市场又生变数、门槛加高。
这是经风沐雨的一年。厦门检企双方携手高唱茶叶质量歌,高举“冬天”里的“三把火”,在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厦门茶叶出口企业没有一家倒下,厦门检区出口茶叶没有一批被国外通报不合格!
第一把火:“烧”透滥用农药者
“只要基础扎实仍可在风暴之中游刃有余。”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厦门市茶叶协会会长王贵卿告诉记者,近段时间,他们的出口量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而且逆势而上,茶叶出口价格上涨了20%。
王贵卿说,早在2005年,他们即全力落实由厦门检验检疫局在全国首推的第一批茶叶出口基地备案制度,此后在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文件的指导下持续完善,“现在,厦门出口茶叶形成比较完整的备案制度体系,茶叶备案基地源头质量体系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解决农药残留问题是基础中的基础。早在推行基地备案初期,厦门检验检疫局就把重点放在茶叶基地的安全用药管理体系上。截至2008年5月30日移交基地产地局前,完成茶叶基地备案120个,面积10.33万亩,其中1200亩有机茶园通过欧盟、日本等有机认证。
2008年,厦门检验检疫局继续加大农药监控力度,主动引导茶叶出口企业、种植基地双方共同完善茶园管理、基地安全用药管理、基地用药安全准则、质量追踪体系等四大管理制度。
责成企业不折不扣落实农药统一购买、供应和管理制度,加快茶叶GAP认证力度,要求必须提供首次用药的实验室检测分析报告。
与企业共同研究茶园用药品种,开展基地用药调查及农残监控统计分析,推荐45种可使用农药、输日茶叶19种安全农药。
一些龙头企业主动邀请日方客户、高校农药专家、检验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在茶叶主产区宣贯安全用药知识,现场指导茶农用药,把好原料卫生第一关。
第二把火:“烧”旺企业实验室
2008年5月15日,厦门健民食品有限公司检测中心收到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实验室认可证书。健民由此成为目前我国出口茶叶企业中首家也是唯一取得国家认可的检测实验室。
几乎紧随其后,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检测实验室也在去年顺利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认可。
此举为厦门出口企业实验室取得国家认可资质提供了经验,也为同行健全自检自控体系具非同寻常的借鉴意义。
而在此期间,从购置仪器设备和实验室整体布局,从质检人员培训到实验室仪器调试,从检测标准信息的搜集到实验方法的统一,检验检疫人员对企业全程指导。他们随后宣布对获CNAS认可茶叶企业实行加快验放速度的优惠措施,以体现扶优扶强。
第三把火:照亮多元市场路
厦门口岸历来为传统的乌龙茶出口口岸。然而,乌龙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日本、欧盟屡屡出台新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在质量上形成了拦截茶叶出口的一道道新槛。依赖单一市场,乌龙茶出口之路必将越走越窄。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迫在眉睫。
厦门检验检疫局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他们及时向企业传达检验检疫政策法规,通过WTO工作站提供网上信息通报查询和专家评议等服务,与国外客户、检测机构主动交涉,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经梳理分析后对外发布。
改变检验检疫模式,把检验监管关口前移。允许各出口茶叶生产企业根据贸易实际情况,接受以原料、半成品、成品三种模式,对相应的农残、重金属检验的预先申请,同时加严对原料、半成品的数重量及加工过程日常监管。这样,既实现了把关有效性,又大大加快通关速度,茶叶检验周期每批缩短至少5个工作日。
厦茶稳健的市场多元化步伐,让人刮目相看。去年拓展了智利、以色列、毛里求斯、巴拿马、瑞士等近10国新市场,对日、韩、加、德、英、荷等传统市场则持续保持增势,小包装茶叶更以厦门的自主品牌“海堤”直接入驻英国、瑞士等超市,实现零的突破。(记者 林世雄 通讯员 郑雨茹 刘秀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