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火七月,丹荔飘香。长泰荔枝大户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鲜红的荔枝挂满了枝头,可果子的价格却集体“跳水”。然而,就在另一头,嘉源果园的翁先生别有一番情景:刚采收的一茬木瓜挣个盆满钵盈,眼下价格金贵,客户催着要货却无货可供,只能等着下一茬。
或弃或留,两头为难
近来,梁岗作区的果农黄某“比较烦”。前日,笔者来到他的荔枝园,黄某无奈地说:“如今荔枝价贱,连白送都要让人嫌,只能由它去了。”现在他家40多亩的果园地上铺满一层厚厚的“果毯”,着实让人看着心疼。“这里面,一部分是‘黑壳’病造成的落果,一部分是熟透了没及时采摘掉下来的。”
黄某漫不经心地拨弄着落果,一边为我算了这样一笔账:“这两年,我花在管理和雇工上的费用就近万元,如今即便按一斤1元钱计算,采下的荔枝也够不上这笔花费;更何况今年工价高,如果再花钱雇工采摘,那就只能继续往里贴钱了!”说到果园将来,黄某有些茫然:“说实在,自己也不知如何是好,或弃或留,两头为难啊!”
在县城农贸市场,从乡下来卖自家荔枝的蔡大娘,一边收拾被顾客拽掉的“次果”,头也不抬地对笔者嘟囔着:“要不是这几天卖的人少,顾客挑剔得更厉害。”“就在前两天,被顾客挑掉的‘残果剩叶’更多,落满了一层又一层,有的还不错,看了叫人心疼。”
一旁上,静坐在板凳上的果农老王,也不由得向笔者倒苦水:“200多株荔枝,单农药一年就要花掉好几百,其他化肥、工钱什么的,就更不用说了,现在能卖一点是一点,多少挣回点工钱……”
市场的“敲门砖”在哪里
“尝尝我们下一季的‘主打产品’——正宗的台湾莲雾,保证又脆又甜……”昨日,走进绿油油的嘉源果园,主人翁阮祺热情地招呼前来造访的笔者。
2005年,作为长泰老知青的翁阮祺,投资100多万元在陈巷镇雪美洋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办嘉源果园,种植台湾木瓜等台湾水果。“我和长泰很有缘分,当初走了几个县区,最后选择了长泰陈巷,就因为这里不仅土壤酸碱度适中,更重要的是气候好,温差足够大,十分有利水果糖分的沉淀,种植出来的台湾木瓜味甜、口感好!”
说起水果“种植经”,老翁的“话匣子”就关不住:“无论市场如何变换,‘新、特、优’永远是占领市场的不败法则,尤其是优良的品质,更是打开市场的‘敲门砖’。”对此,翁阮祺认为,“新品种,是种植的第一环!”当年,老翁便横下心,不惜重金选购每公斤种子10万元的台湾木瓜:马来2号、6号、9号等。“有了新品种,仍远远不够,还必须有好的品质,像台湾木瓜这样娇嫩的水果,从环境的选择到管理的每个环节都让人颇费心思。”为此,翁阮祺与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隔三岔五就邀请研究员到果园为果树“号脉问诊”。谈话中,翁阮祺还大方地透露了几个木瓜种植的“小窍门”:“下苗时采用‘一坑两株’的方式,有利苗木取优去劣,保证植株的品质;定植时,采用斜种方式,斜着身子的木瓜有较强的抗风性……”
然而,在种植成本不断上涨的今天,能把120多亩的果园打理得有声有色,翁阮祺还另有“杀手锏”。“在果园内形成一个立体的种养循环体系,是‘开源节流’的一大关键。”指着屋外的池塘,翁阮祺为我们揭开生态农业的神秘面纱:“比如这口池塘,不但可以蓄水灌溉、发展养殖,还能促进果园里的水循环,这是小成本推动大循环。”不仅如此,翁阮祺还在木瓜中套养鸡鸭、套种莲雾、葡萄等水果: “套养的鸡鸭,可在园里找到丰富的食物,它们的排泄物又可作为果树的肥料,这样一来,既可生态种植、集约用地,也能省下一笔不小的支出!”
盲目跟风很受伤
“观念陈旧,盲目跟风,什么热跟着种什么,一哄而上难免‘很受伤’。”对许多诸如种植荔枝一般惨淡的果农,翁阮祺一针见血地指出颓败的问题所在。
“在果园创立之初,不少路过的当地人,嘲笑我是花大钱种‘猪食’!”想起当时的情景,翁阮祺哭笑不得,“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台湾木瓜和‘土种’的区别。事实上,经过多次改良的台湾木瓜,是一种老少皆宜的保健型水果,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和养生需求,有相当广阔的市场,并非传统中的‘猪食’。”
“想要赢得市场,要么同中求新,要么同中求优。”乐于为同行们支招的翁阮祺建议果农:“多少年来,荔枝的品种和种植技术一成不变,如果能够改良品种错开上市时间,或能延长保鲜期等,相信荔枝或可摆脱低迷的局面。”
“不过,种得好也要卖得好,做农民也得懂销售。”讲起销售,翁阮祺也是头头是道:“要突破价格瓶颈,还得有针对性地开拓新市场,突破水果销售的地域限制。”怎样有针对性地开拓新市场?老翁介绍说:“现在网络便捷,敲击几下键盘,各地的行情就一清二楚了,咱新农民也得学会利用高科技。”
不仅如此,日前,翁阮祺正积极为自家水果申请绿色产品标志。对品牌,他胸有成竹:“好产品加上‘新招牌’,我相信‘雪美’木瓜还能走得更远、卖得更旺。”去年,嘉源果园的木瓜不仅产量高,收成近35万公斤,也因品质优而最高单价卖到每公斤16元,产品畅销广州、上海等大中城市,甚至闯入香港大市场。
“做农民,也要有新观念!”笔者临别前,翁阮祺结合自身经验,中肯地为同行建议,“规模化、专业化种植,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新时代的农民应该摆脱小农意识,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 (卢艺露 陈金荣 张子寅 王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