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福建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龙海持续拓展发展内涵转变发展方式
1970-01-01
  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 海西先行   ——持续拓展 持续转变 持续运作   编者按:上半年我省经济发展持续、协调、有效。下一阶段,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持续拓展、持续转变、持续运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局作出更大贡献。   在风险、挑战、机遇同在的新形势下,重在持续就是机遇。重在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是这些年来我们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经验,也是做好今后工作的基本要求。能不能持续,考验着各级领导和干部,我们务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顽强的毅力,重在持续,为在持续。持续拓展,就要持续拓展发展思路、发展空间、发展内涵;持续转变,就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努力转变思想观念、发展方式、领导方法、工作作风;持续运作,就要围绕全局,准确站位,依法依规,注重实效,敢于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使中央的部署、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两个先行区建设能够持续展开。   本报今起开辟《持续拓展 持续转变 持续运作》专栏,报道各地各部门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持续之举,敬请关注。   福建在线讯 (记者 段金柱 通讯员 陈裕成 郭东福 黄国轩)工程机将一排厂房推成平地,龙海市锦龙铸造厂一下子成为历史。近日,这家高耗能企业,因不符合相关产业政策,被依法关停,空置出来的土地将接纳光电高新科技项目。至此,龙海市9家需淘汰的高耗能企业全部关停,另有5家排污不达标的造纸企业也被取缔。   这是龙海发展的新思路——以节能减排为契机,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在淘汰落后产能,摒弃粗放型发展模式的同时,该市积极引进汽车制造、光电等高优项目,促进产业升级,走资源节约、又好又快发展之路。   近年来,龙海市工业经济发展强劲。但有些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状态,规模小、耗能大,对环境和资源占用影响较大。为转变发展方式,龙海市在节能减排中动真格,在对造纸、小炼钢等企业的排查中,改变以往重检查、轻整改的做法,坚决关停重点污染、高耗能企业。溪美造纸厂产能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设施长期闲置,废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在以往的检查中,该厂多次蒙混过关,但这一次未能如愿。今年5月底,在多次督查仍未有实质整改后,龙海市坚决依法关停了该厂。   同时,龙海市利用节约下来的土地等资源,持续拓展发展空间和内涵。近年来,他们抓住当前重化工业加速向沿海地区转移的趋势,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及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主动承接台湾地区等地的船舶、能源等产业转移,打造临港产业集群。   如今,当地规模以上临港工业企业已达245家,占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81%,产值占92%。目前,在建临港大项目,包括金龙客车、毅宏游艇等,将有力助推龙海的产业升级和工业经济总量的扩张。全省最大的不锈钢生产项目——福欣特殊钢已投建,计划总投资4.98亿美元,设计年产72万吨热轧不锈钢卷,将填补我国不锈钢薄板1.25mm生产的空白,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20亿元、纳税8亿元,成为拉动龙海乃至漳州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   正是在高优大项目的引领下,龙海市的工业聚集度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集群化发展趋势日益显现。目前,已形成以后石电厂为龙头的能源产业、以灿坤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凯景钢铁为龙头的金属加工产业、以紫山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等七大支柱产业。上半年,龙海市实现生产总值108.3亿元,同比增长14.1%;工业总产值251.5亿元,同比增长19.2%;财政总收入14.46亿元,同比增长26.8%。在不久前揭晓的第8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选中,龙海市由上届的第83位升至第79位。
     相关链接
    ·福建省委"四个专题"调研组深入宁
    ·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国际摄影大赛开镜
    ·今天福建大部分地区高温超过35℃
    ·福建省3台精品剧目将进京献演
    ·《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若干意见》
    ·福建人游武夷可享受景区门票半价优惠
    ·7月11日至9月20日福建人游武夷山可享门票半
    ·福建师大学生暑期赴德化社会实践
    ·福建普通高招录取工作启动 咨询服务电话开
    ·福建省政府安全生产督查组莅漳检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