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显示:厦门限塑50天后用量无明显减少(组图) |
1970-01-01 |
|
编者按 限塑令实行以来,大卖场里塑料袋的使用量明显减少,但是据环卫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厦门的塑料垃圾却没有明显减少。这是什么原因?事实上,虽然大卖场收费的塑料袋使用量少了,但是免费连卷袋的用量却增加了;农贸市场虽然标明塑料袋收费,但是大多数摊贩仍然免费提供塑料袋。
■不少市民开始习惯自带购物袋。 刘东华 摄
■大卖场里的连卷袋有时候被当成购物袋。 张淇辉 摄
■有多少市民愿意选择收费的塑料袋? 张淇辉 摄
【调查A 限塑在全市】 塑料垃圾比例仍占10% “限塑”50多天,大卖场、大机构效果虽好,但对塑料袋使用总量影响不大 记者 徐雁宁 实习生 王绍亮 也许市民会想像:《限塑令》实施了这么久,垃圾堆中的塑料袋肯定会大大减少了。事实果真如此吗?《限塑令》实施50多天后,记者对我市部分居民点的垃圾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好。 居民点调查: 鼓浪屿塑料袋减少最明显 市环卫管理处科技科每个月都要对全市20多个点的垃圾成分进行两次检测,这些点包括居民区、农贸市场、工业区、餐饮一条街等。 从检测结果看,塑料在垃圾中的比例约占10%左右,多数检测点的数据几个月来并没有明显变化,6月份也就是《限塑令》实施后的数据与往常相同。只有个别居民点有变化,变化最明显的是鼓浪屿检测点,6月份的数值是前几个月的一半左右,塑料在垃圾中的比例约占6%左右。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关部门分析,《限塑令》实施得比较好的只是一些大卖场、生鲜超市、政府窗口单位和一些大的商业机构,比如书店、百货公司等。这些领域的塑料袋只占整个塑料袋消费总量的一小部分,多数领域并没有执行得那么好甚至是没有执行,比如早餐工程、农贸市场、小型餐饮业等等。 农贸市场: 隐蔽处藏着非环保塑料袋 记者近日走访了我市的几家农贸市场,发现很多农贸市场依然“五彩缤纷”。 槟榔市场里,五颜六色的彩色塑料袋免费供消费者使用,均没有环保标志。一位年轻的先生,手中提的袋子里仅装了两个青辣椒。一位老太太的塑料袋装的是两个大约10厘米长的白萝卜。 松柏市场大部分摊点在显眼位置悬挂着带有环保标志的塑料袋,上面写着“为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请多次使用,废弃后建议回收再利用”,还有“环保‘袋’回家”的温馨提示。在摊位上方的横板上,贴着“贯彻国家政策,塑料袋有偿使用,大0.5元,中0.3元,小0.2元”的宣传标语。但是,这种环保塑料袋并不受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青睐,大部分消费者手中提的还是免费的塑料袋。 记者发现,大部分摊主除了在明显的位置悬挂带有环保标志的塑料袋之外,在较为隐蔽的地方还藏有大量非环保型塑料袋供消费者使用。 一位摊主告诉记者,很多顾客都是老顾客,来买菜有时一毛两毛钱的零钱都不收,如果再免费提供环保型塑料袋,就挣不了几个钱了。有些顾客以下次再付钱为由,不情愿出钱购买袋子。 江头农贸市场仅在靠近出口卖水果的地方,在明显位置悬挂带有环保标志的塑料袋,上面写着“全球环保,关注地球,节约地球上的每一份资源”,市场内部很少发现带有环保标志的塑料袋,大部分菜摊仍悬挂着普通塑料袋供消费者使用。 道路情况: 塑料袋减少缘于市民不乱扔 我市的早餐工程似乎并没有执行《限塑令》,记者在一些路段看到,很多消费者吃完一顿早餐,至少要扔掉两三个塑料袋。 本报曾经报道过湖里寨上村的塑料袋情况,一个路口,早餐后有2万多个塑料袋在迎风起舞,场面极为“壮观”。 近段时间,这些路段不再有如此“壮观”的场面了。有关部门分析,这并不能说明塑料袋减少了,只能说明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厦门市民的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不再像以前那样随手乱扔垃圾袋了,也表明环卫工人的清扫密度加强了。 从道路的清扫垃圾成分分析结果可以看出,6月份以来的数值和以前相比,并没有明显减少。
【调查B 限塑在卖场】 塑料袋少用 连卷袋消耗大增
记者在大卖场看到,有的顾客空手经过生鲜区时,遇到连卷袋就扯 记者 吴笛 见习记者 林茵 执行限塑令后,记者发现卖场里的环保购物袋逐渐多了起来,部分市民的环保减袋观念正在不断加强。据各家大卖场相关负责人提供的数据显示,塑料袋用量有不同程度下降。 厦门家乐福大卖场在限塑令执行之前,每天要使用四五千个塑料袋,现在每天用量减少约一半。30%到40%的顾客选择自己带购物袋,10%的顾客不用袋子,将商品随手拿走。好又多大卖场在限塑令执行后,塑料袋用量减少了三分之一,很多顾客开始养成自己带袋子购物的习惯。沃尔玛大卖场在对塑料袋实行收费后,使用量只有之前的20%。 昨天晚上7点55分到8点05分,记者在沃尔玛世贸店出口进行抽样调查,走出来的140名顾客中,有近40名顾客自带袋子,80名顾客用沃尔玛商场提供的收费塑料袋。20名使用连卷袋的顾客中,有3名顾客的连卷袋里装的不是生鲜食品。 在大卖场塑料袋用量减少的背后,出现了另外一种现象。 几天前,在明发家乐福卖场出口,许小姐看到这样一幕:一位妈妈从购物车里掏出一大团连卷袋,一段段地撕开。站在一旁的小孩帮着数袋子的个数。“妈妈,我们这周的垃圾袋又解决了。”孩子说。 据悉,限塑之后,沃尔玛和家乐福两家大卖场的连卷袋用量分别增加了15%左右和40%。 记者在几家大卖场转了一圈,发现卖场里的连卷袋很受欢迎。一位阿姨一手拎着一袋已经贴了标签的蔬菜,一手顺着连卷袋的轴子转了好几圈,最后一把扯下来,塞进装蔬菜的连卷袋里。一位阿嬷一个西瓜套了三四个连卷袋,理由是西瓜太重怕袋子不结实。还有的顾客干脆直奔主题,在生鲜区双手空空,遇到连卷袋就猛扯,而且不同型号的都要扯上几个。 记者在收银台看到,有顾客直接把连卷袋当购物袋,装上商品就走人。一位顾客用连卷袋装了牙膏和肥皂,明显不知道连卷袋的使用范围。一位顾客在生鲜商品外套了好几个连卷袋,收银员劝她取下来,她说天热多套袋子容易保存。 记者询问了几位多拿连卷袋的顾客,他们说,塑料袋收费后很少买袋子,家里的垃圾袋供不应求,而连卷袋是免费的,正好当垃圾袋用。 好又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限塑令实行以来,卖场的连卷袋使用量大了。为此商场也进行了限制措施。这位负责人说,连卷袋是提供给顾客装生鲜散装食品的,如果商品已有定型包装,顾客再用连卷袋来装,收银员会劝阻,通常情况下顾客都会理解。 6月1日实施的限塑令中指的收费塑料袋,不包括商品零售场所基于卫生及食品安全目的,用于装盛散装生鲜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预包装袋,而连卷袋就是这种塑料预包装袋。限塑令执行后,很多顾客开始钻免费使用连卷袋的空子。 7月10日颁布的限塑令补充新规中,对商家提供的连卷袋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用于装生鲜食品的预包装袋不得具有提携功能,并且必须符合食品包装相关标准。
【调查C 限塑在家庭】 拿免费塑料袋装垃圾 习惯难改 记者 吴笛 见习记者 林茵 现在,不少市民已经习惯用塑料袋当垃圾袋用。记者随便走访一些小区就发现,居民几乎都是先把家里的垃圾装进垃圾袋再扔到楼下的垃圾桶里。限塑实行后,垃圾袋从何而来? 事实上,“限塑”之后垃圾袋的销量是之前的两三倍。不过花钱买垃圾袋的顾客以年轻人居多,老人家还是不习惯垃圾袋要花钱买这个想法。经常去菜市场买菜的李阿姨告诉记者,限塑并没有给她使用垃圾袋带来什么麻烦,因为农贸市场里的塑料袋还是免费的。 每天都要去农贸市场买菜的林阿姨说,虽然限塑了,但农贸市场的塑料袋并不收费。林阿姨说,她曾经提着菜篮子去买菜,但是商贩还是把她买的菜先装进塑料袋,再放到篮子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