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福建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茶乡新事--安溪县尤俊村创建农耕文化园
2009-07-10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泉州市委书记徐钢在农耕文化园调研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神农氏雕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农耕文化走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福建在线福州5月19日电(吴德松)金融危机对安溪县尤俊村的支柱产业--竹藤铁工艺影响较大。尤俊村两委在广泛考察和动员后,于2007年11月开始了全省首个农业文化观光体验园的建设。该项目是福建新农村建设中因地制宜发展的新探索,投产后可为当地16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每年可增收600多万元。

该园位于安溪县尚卿乡尤俊村,以农耕文化为主题,将建设农耕文化博物馆等内容,总规划200多亩,体验者可以在这里自己动手使用各种农业工具进行翻地种菜、挑水煮饭等,从中体验到劳动乐趣,学习到农业知识。

该项目负责人尤俊村主任谢万年介绍说,我国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历史悠久,但现在优越的生活条件让许多青少年脱离了农业生产一线,不仅劳动意识薄弱,对农业知识、农民疾苦、农耕文化更是知之甚少。城市青少年定期参与农业活动,不仅能学习校园里没有的劳动技能和农耕文化,也有助于锻炼他们的品质、开阔视野,传承我国农业文明。

用茅草搭盖的大门;半山坡上干草、杉木、藤铁搭成的包厢;引溪水入池的五谷游泳池;情侣屋床上的自制草席;游客接待中心的芦竹鸡、蜂王浆等特产;劈柴烧火的自助厨房;拂水轻摇的踏水车,园区里的一切都散发着"农味"。农耕文化走廊,不仅图文并茂地阐述了农业千年华夏文明,还布展了犁、锄、药碾子、石磨等传统农具。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实地体验插秧、犁地等,置身农业大舞台。

"蔬菜自己种、鸡鸭自己养、米酒自己酿!"这是园里农村食堂公社的语录,也是村委会主任谢万年的心声:"现在很多青少年对粮食是如何种出来的一无所知,我们就考虑搭建一个平台让更多人体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谢主任的另一个重要出发点,在于"点石成金"。村子里山地多,农耕收益低。如果将现有荒山资源开发成农耕文化园,满足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消费需求,无疑是条出路。

据悉,先后有20多个农民,把收益低的山边无水田地租赁给企业经营,或把积蓄拿出来入股。据介绍,文化园设计建设规模213亩,计划投资713万元,如今已经投入500万元,并进行试营业。整个文化园建成后,可为160多名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而农耕文化园的土地租赁方式,同样提高了山地的附加值,促进农业综合开发,也达到了增加群众收入的效果。

尤俊村还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先后创办了尤俊茶筛编造厂、蜂蜜茶油综合加工厂、专业养鸡场,种植蜜柚100多亩,建设山油茶基地300多亩。不仅综合开发多元发展,几类产业还相互融合,文化园设立了竹藤铁工艺品展示厅,藤铁构件充分应用到桌、椅、桥、亭、包厢上;土鸡、冬蜜、苦菜等土特产搬进了园区的游客中心。

巧发展,让尤俊村经济实现腾飞,成为省、市、县、乡四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00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6亿元,1703名村民人均收入从纯农时代的500元跃升至8600元。(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安溪永春招募20名大学生下乡 年龄不超过25
    ·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主任会议召开
    ·两岸金融合作 福建先行先试
    ·我省技工院校毕业生 就业率96%以上
    ·18日起桩考须在10分钟内完成 超过时限一票
    ·我省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
    ·海西大讲堂报告会举行
    ·全力筹办全国特奥会 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南平旅游界:构建合作平台 推进旅游协作
    ·烛光祈愿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