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将改造棚户区1000万平米 确保每户一套 |
1970-01-01 |
|
长沙晚报5月30日讯 28日至29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润儿对长沙实施安居工程进行专题调研,提出要用三到五年时间,全面改造城区的棚户区、危旧房、筒子楼1000万平方米,确保每户居民有一套安全、宜居的住房。
市委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提出在改善民生方面实施四大工程,即安居工程、畅通工程、生态工程、就业工程。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陈润儿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任顾问的安居工程和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近几个月来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论证,形成了一些基本思路。两天来,陈润儿在市领导张湘涛、徐湘平、刘新程和市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下,考察了朝阳二村安置房建设、湖橡社区危房改造、自然村改造、武广安置模式、大塘村安置小区、滨江新城农民拆迁安置现场等,与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深入交谈,听取各区拆迁安置工作情况汇报,就安居工程如何完善运作方式、构建政策体系展开周密调研。
据了解,近几年长沙努力健全城市住房保障体系,截至2007年底,全市经济适用住房累计竣工123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23.79亿元,销售149377套;建设廉租房9.59万平方米、1906套,全市人均居住面积由2003年的23.2平方米提高到2007年的28.9平方米;拆除、改造、修缮各类棚屋560多万平方米,使4.8万户、18万多居民搬入新居。
然而,长沙住房保障压力仍然很大。目前,全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中,还有11138户无房户,人均12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难户还有5206户,经济适用住房积压待购户约3.15万户。棚户区改造任务繁重,全市二环线内棚户区总面积899万平方米。各类特殊群体住房矛盾突出,全市尚有235家企业54171名职工未享受房改政策,27724名职工家庭住房面积不足50平方米。旧城改造中还遗留约400栋、6000多户、2万多人的散户居民。与此同时,全市近50万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条件普遍较差,数以万计的新就业人员面临着无力购房的现实困难。
在昨日下午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研究实施安居工程专题会议上,陈润儿强调,安居工程的实施,事关民生改善、事关社会和谐、事关创业发展。我们的目标,是要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全面改造城区的棚户区、危旧房、筒子楼,确保每户居民有一套安全、宜居的住房。实施的原则,一是政府主导,政府要主导安居工程的规划布局、政策制定、安置到位、分配合理,使之惠及于民;二是市场运作,引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三是政策保障,制定一套严格、科学、合理的优惠政策,保证安居工程的实施;四是让利于民,使千家万户感受到政府的关爱、享受到政府的实惠。工作的重点,一要精心组织实施,把安居工程作为民心工程抓到实处;二要科学规划布局;三要完善配套政策;四要创新运作模式,坚持统分结合,以区为主;五要健全监督体系,实行阳光运作,打造阳光工程。工作的要求,要把实施安居工程与完善政策、健全住房保障体系结合起来,与节约资源、实行土地集约利用结合起来,与配套建设、优化整体功能结构结合起来,与改善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品位结合起来。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就安居工程实施、确保阳光运作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市领导张湘涛、徐湘平、刘新程、王扣柱参加会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