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数老师竟然是硕士三学位、博士双学位,竟然还是数学、历史双博士!这两个怎么有联系?”今年开学第一堂高数课,南大大一的陈同学就震惊了。当老师把他的学位组合用英文写在黑板上后,用陈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全班顿时五体投地膜拜之!”
这位拥有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硕士三学位,数学、历史博士双学位的高数老师,是南京大学数学系的吴朝阳。在近50年的人生中,他不停地在老师与学生身份中切换,攻下了这一横跨文、理、工三类学科的学位组合。
□快报记者 曾偲
一个学生:30多年拿下5个学位
14岁参加数学竞赛
免试进入中科大
1979年9月,吴朝阳还不满15岁,通过数学竞赛,免试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从此,数学成了他一生的学业,而他也一直坚持读到了博士,并拿到两个和数学相关的硕士学位。
“数学是我一开始的选择,我也终究坚持下来了。”吴朝阳说,中学时,父亲要求他必须有一门功课远远比同学们都好,英语或是数学,几经周折他最终选择了数学,并得到父亲的首肯,“所以自己不懂事的时候,听大人的往往是正确的。”
虽然年纪小,但由于是家中老大,自小帮忙干活的吴朝阳从一开始就适应了大学生活。只是从农村到了城市,自言有点“自惭形秽”的他开始恶补从前缺失的生活:一个字一个字地学普通话,一个字一个字地练习写字;自学文学、历史;学打篮球、排球、羽毛球;集邮、打桥牌、练毛笔字……
也正是这个时候,吴朝阳开始了对历史的兴趣。“去图书馆借书,当时西方文学的书很多人借,我便去看中国古籍,渐渐爱好起来,甚至还萌发了读文献学硕士的想法。”
不过最终,吴朝阳还是老老实实读了中科大应用数学的研究生,但他对中国文史的兴趣并没有消退。
1987年,吴朝阳研究生毕业,回到福建老家的华侨大学任教。
在美国学数学
顺便读了个计算机硕士
吴朝阳很享受当时的教学工作,直到1990年,他萌发了出国的念头。“因为面临着评职称等问题,我有两个选择,要不潜心做科研,要不学习英语准备出国。”吴朝阳说,他很少笃定自己一定要做什么,永远给自己多个选项,“该做的事认真去做,这是理所当然的,这样才能完成其中的某一个选项。”
于是,吴朝阳又开始读书了。他潜心学英语,1993年去了美国留学。“所以说,要好好培养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得着的时候,就知道它的重要了。”吴朝阳一直强调“学习能力”,这也是他能这么多年坚持读书的秘诀,“我当时考托福和GRE,做完了历年来的考题,后来在语法项上是满分。”
吴朝阳最终选择了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虽然因为经济原因,没有去成一流大学学数学,但我觉得我的选择没有错。”
因为数学博士不好找工作,计算机硕士很容易,“在攻读数学博士的同时,我读完了计算机硕士,至于另一个数学硕士学位,是读博时顺便拿下的。”
到南大教数学
因兴趣读了历史学博士
1998年毕业后,吴朝阳留在美国,成了一个软件工程师。但他对中国文史的兴趣依旧浓厚,还曾越洋邮购全套150张《四库全书》光盘。对中国文史的兴趣,最后成为吴朝阳回国的原因之一。2002年,吴朝阳到南京大学数学系任副教授。
“这是我自己的选择,不知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目前我仍然喜欢。”吴朝阳说他选择读历史博士也是机缘巧合,“偶然认识了一些历史学专家,产生了攻读历史学位的念头。攻读这个学位很辛苦,坚持的个性是我最终获得学位的关键。”
2008年,距离上次当学生10年后,吴朝阳成为了南京师范大学历史专业的在职博士生。2011年12月,历史学博士学位到手。他的博士论文一共20多万字,一半有关数学史,一半有关历史。“有兴趣、能坚持,加上时间的积累,才攻下了这么多学位。”
一个师者:每年送给毕业学生4个词
为什么要给学生说这些?
吴朝阳若有所思地说:“意在以亲身经历告诉学生,人的一生很长,很多人可能在某些时候改变自己的专业或职业。必修课好好学习,可以为今后的改变提供可能性。高等数学训练不仅提供知识、开阔眼界,而且训练个人的学习能力、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其潜移默化的作用更为重要。总而言之,我是希望学生学好我的课,也希望他们在对未来感到迷茫的时候,能借鉴他人的经验。”
适逢毕业季,吴朝阳说,他每年给学生的赠言都是“正直”“乐观”“自信”“努力”4个词。今年他把这4个词设计成图章,希望新颖能吸引眼球,而他花费的精力也能让学生们知道其赠言的郑重。
一个杂家:写武侠小说,学生等着看连载
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学习狂人”模样,吴朝阳的兴趣其实很广泛。
2005年至2006年,他写了一部32万字的武侠小说,发在南大小百合上后,每天都有人等着看连载。吴朝阳还自己印刷了一些,赠送给亲友。
“除了文史之外,曾经的业余兴趣有集邮、书法、篮球、排球、音乐、烹饪等等,现在仍然喜欢摆弄乐器,坚持打篮球。”吴朝阳笑说,当初来南京时,家里还没有买电视机、热水器,反倒先安置了钢琴。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