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羊圈上的对联看现代畜牧业的曙光 |
2009-04-30 |
|
新华社消息(记者 王欲鸣) 春节期间,记者在鄂尔多斯市的农村走亲访友时发现,许多人家贴在羊圈上的对联很有新意,让人联想到我区畜牧业的变迁。
达拉特旗恩格贝镇茶窑沟村表哥家的羊圈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林高草茂羊儿壮,山青水秀五谷丰。“禁牧5年多了,我家的羊由原来的50多只发展到现在的110多只,原来光秃秃的山头都绿了,沟边渠畔上的草足有两尺高,这舍饲圈养还真不赖!”表哥指着圈里撒欢的羊说,“这对联是我自己想的,以往每年春节羊圈上的对联就是‘羊进深山吃好草,一年四季下双羔’,如今情况变了,对联也该换一换了。”记者不禁想起禁牧之初,包括表哥在内的农牧民与当地政府之间的冲突,如今他们已经切实感受到了禁牧政策带来的好处。表哥所在的达拉特旗是我区有名的农业大旗,2005年牲畜总头数达到370. 5万头只,成为全区第一畜牧业大旗,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55元。
据了解,我区共有13. 2亿亩草原,从2000年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实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的新三牧政策,目前草原建设总规模达到9670万亩,实施草畜平衡的草场面积达到6. 42亿亩,禁牧、休牧面积达到6. 24亿亩,这为全区生态建设实现“总体遏制、局部好转”,发挥了重要作用。
2月1日,记者发现鄂托克前旗舅舅家羊圈上的对联也由过去千篇一律的“六畜兴旺”换成了“模式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近几年当地政府在鄂托克草原推行的“草畜平衡”和“模式化养殖”政策,变原来单纯的头数畜牧业为质效并重的畜牧业。2月2日,记者在杭锦旗杭锦淖镇库计沟村岳父家的羊圈上又看到“特色绿色生态,优质高产高效”的对联……
从农家对联的变化,记者看到传统畜牧业的终结,现代畜牧业的曙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