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3年10月,东方希望包头稀土铝业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希铝)投产,迄今为止,已经投向一期工程25亿元,达到年产25万吨电解铝的规模。预计2005年年底,该项目将达到50万吨的生产能力,届时公司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铝电一体化企业。
2001年,东方希望集团终于走出了“饲料情结”,选择做第二主业——铝电产业。为什么要做铝电产业? 东方希望集团的掌门人刘永行说,因为这个产业也跟饲料有关系,属于合理延伸。从1995年起,他花了6年时间才研究出这个神秘的铝电产业循环链。
“依靠包头大量煤炭资源建热电厂,利用电能生产电解铝,实现铝电一体化;同时利用包头丰富的玉米,生产赖氨酸;热电厂产生的大量蒸汽也可用于赖氨酸的生产;生产出的赖氨酸又成为饲料的原料,而玉米渣和饲料最终可用于当地牛、鸡等养殖业。”这就是刘永行精心设计的产业链大致框架。
“2002年10月,东方希铝在包头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亿元,整体投资将达到150亿元,预计2008年完成。其中主体项目是稀土铝电项目,总规模为年产100万吨原铝。一期工程投资25亿元,达到25万吨原铝的规模;另外是一座总装机容量为62万千瓦的发电厂,一期工程为31万千瓦装机容量。”这是刘永行心目中全力打造的铝电航母模型。
据了解,铝和电业在过去传统的发展中,是一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浪费大。现代新型工业企业要求清洁化生产,清洁生产关系企业的生存,循环经济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于是,东方希铝的建设首先把铝电一体化放在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如注重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电厂和铝厂产生的循环水可为后勤设施使用,公司内生活杂用水可以作为绿化用水,工业污水经过过滤循环使用后,实现零排放,不但新增利润可观,而且为“铝电联营”提供了绿色发展模式。
现在,随着东方希铝一期电解铝项目投产,自备电厂1#机组的发电,铝电一体化将初步形成,东方希铝继续投资,将在园区内建设赖氨酸项目。
“热电厂发电时产生的蒸汽可以加以利用,生产赖氨酸。62万千瓦的热电厂,大约每小时产生600吨蒸汽,一年按正常300天计,就是400多万吨蒸汽,每生产一吨赖氨酸需要消耗21吨蒸汽,一年就可以生产20万吨赖氨酸。国内像郑州蒸汽是175元/吨,一般的小锅炉蒸汽也要75元/吨,而我们的成本只用10元/吨。赖氨酸是生产饲料必需的添加剂,14吨玉米可以生产1吨赖氨酸,20万吨就可以吃掉近300万吨当地的玉米。我们已在包头成立了包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投资2亿元,形成2万吨/年赖氨酸的生产能力。”
“玉米综合利用后的副产物10万吨,将成为优质的牛饲料,生物发酵后的废水,全部浓缩烘干,产生5万吨复合肥料,这使得赖氨酸工厂成为零污染排放的生物工程项目。”刘永行的一番计算支撑了他的铝、电、赖氨酸产业“三位一体化”理论。
这样,一个铝电业、饲料业以及农民的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循环产业链条就眉目清晰起来。
下一步,希望工业园区将形成铝电工业和铝材深加工产业园,用2~3年时间实现规模效益。2008年前,将园区建设成有产业特色、功能齐备、管理有序、环境优美的特色园区。
口文/本报记者梁晓龙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