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晏加强民族民间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谐 |
2009-04-30 |
|
青海新闻网讯 近年来,海晏县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切实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促进了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与和谐发展。
海晏县加大民族民间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先后投资900余万元,建成中小型文化广场2个、村党员文化活动室22个、乡村文化站2个、全民健身广场1个,配备乐器、服装、活动器材等达77万元。加强队伍建设,加大民间艺人的培训、演出和管理力度。该县采取选派人员到外地培训、乡镇巡回培训等方式,培训刺绣、剪纸、民族民间舞蹈等人员200余人。全县现有国家级双学双比女能手2名,国家级文化经纪人1名,省级文化经纪人1名,省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1名、省级一级工艺师1名、省级文化产业示范户1户。积极组织民间艺人参加国内外巡回演出,展出剪纸、动物标本、民族服装等作品2100件,年销售额达万元。发挥中心户示范作用,按照“有一个带头人、有一块示范点、有一批联系户”的要求,充分发挥21户文化中心户的示范带头作用。 (下转二三版中缝)(上接第二版)同时利用各类传统节日,组织农牧民开展传统社火表演、刺绣、剪纸、逗曲、拉伊等民族民间艺术比赛,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先后搜集整理了流传在县境内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谚语、花儿等资料30余万字,挖掘整理了达玉婚俗、达玉逗曲等民族民间文化。申报了白佛寺彩粉坛城、民间剪纸、蒙古族颂词、祭海等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蒙古族颂词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海郡故城遗址”进入国家文物局“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荐名单。搭建发展平台,精心打造地区民族民间文化品牌,利用国内外各类博览会、文化交流会等载体,努力向外推介民间艺人和工艺品,王凤英剪纸、动物标本制作——洋吉拉毛、仁毛民族服装制作等已成为省内外知名品牌。(作者:樊秀云 王玉琼)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一批名录博览会万字刺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