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青海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率北京市代表团来青考察访
2009-08-26

 相关链接:浓浓深情温暖高原 合作交流再展宏图 北京市积极支持青海经济社会发展

   8月21至23日,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为团长的北京市代表团一行,带着首都人民的深情厚谊来青海考察访问,刘淇代表北京市向青海省赠送生态保护和建设资金1000万元;向青海省赠送2台流动医院医疗车;向青海省州(地、市、县)赠送51台救护车。北京市、青海省签署了《北京市人民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科技教育(2009—2011年)合作协议》。

  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强卫,省委副书记、省长宋秀岩,省政协主席白玛,省委副书记骆惠宁,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沈何,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王建军,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李鹏新,省委常委、副省长徐福顺,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长多杰热旦,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齐玉出席北京市、青海省工作座谈会和北京市、青海省加强科技教育合作协议签约暨北京市向青海省赠送资金和物资仪式。宋秀岩主持座谈会,骆惠宁主持签约暨赠送仪式。

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代表北京市向青海省赠送现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青海省开展生态保护与建设。图为省委书记强卫代表青海省受赠。 杨展望 摄

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代表北京市向青海省赠送了两台流动医院医疗车和51台救护车。图为省长宋秀岩代表青海省受赠。 杨展望 摄

  北京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安顺,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吉林,北京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吕锡文,北京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士祥,北京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长牛有成,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赵凤桐一同前来考察。座谈会上,刘淇在充分肯定青海省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后指出,首都的工作,离不开全国人民包括青海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多年来,青海省始终关心和支持北京市的工作,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筹办过程中,青海人民鼎力赞助北京奥运会,拿出代表着青海人民满腔热情的昆仑玉作为北京奥运会奖牌用玉。金镶玉的北京奥运会奖牌创新了奥运奖牌设计,将昆仑玉“和谐、和平、和睦”的意境凝结到奖牌之中,生动诠释了“人文奥运”的内涵。青海省还在奥运火炬传递、安全稳定等各项工作中都给予了北京市大力支持与帮助。

  刘淇指出,青海省在全国发展、稳定和生态保护大局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海省的发展。近年来,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在积极推动北京青海对口支援与经济技术合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包括开展了人才合作、劳务合作、经贸合作、旅游合作,启动了蔬菜生产基地和生产示范区建设,参与了青海的一些重大项目建设。北京市已有13个区县与青海各州县开展了合作项目。

  刘淇强调,在新的形势下,北京市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青海的工作。一是充分发挥首都的优势,进一步加大科技、教育、卫生、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党政干部和教育、卫生等专业技术人员的交流,提高北京市援青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在这次学习考察中,经与青海省委、省政府商议,准备签署一个加强两地科技教育合作的协议。二是落实北京市区县与青海省州县的交流合作,根据双方区县和州县的特点和实际,研究对口合作的任务,积极开展文化、教育、医疗、旅游、经贸、人才、劳务等领域的合作。三是要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原则,鼓励北京市企业与青海省联合开发优势资源,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积极探索新的合作途径,努力为青海省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强卫在座谈会上说,长期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西部落后地区的帮扶工作,为促进国家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北京市进一步加大了对青海的帮扶力度,青京两地交流合作呈现开始起步、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北京对青海的帮扶,为拓展青海各级干部的思路和视野、促进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提升青海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北京市对青海的无私帮助,充分体现了北京市各级领导支持西部发展的大局观念,充分体现了首都人民对青海人民的关心厚爱,堪称发达地区援助欠发达地区的典范。对此,青海各族干部群众将永远感恩在心。

  强卫说,在极不平凡的2008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带领全市人民成功举办了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谱写了首都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做出了重要贡献。北京筹办奥运会所形成的奥运精神,已经成为激励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

   强卫说,在北京筹办奥运的日日夜夜,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各族人民情系北京、心系奥运,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自己的努力:蕴育着更高、更快、更强奥林匹克精神的藏羚羊当选为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之一,青海昆仑玉企业捐赠了全部北京奥运会奖牌用玉,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成为培养游泳等耐力项目奥运冠军的摇篮。北京奥运会如同一道穿越时空的彩虹,在青海和北京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之桥、合作之桥、幸福之桥,把两地人民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强卫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青海全省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完善发展措施,明确发展重点,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速。近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深化省情认识,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的发展方向和思路。概括起来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践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着力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积极探索具有青海特点的科学发展模式,闯出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推动跨越发展;我们将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生态旅游业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着力推动绿色发展;我们将认真解决民生问题,妥善处理好民族宗教工作,科学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全力确保藏族聚居区稳定,着力推动和谐发展;我们将建立"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长效机制,着力推进统筹发展。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包括北京在内的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到2020年,青海一定会与全国一道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青海各族人民一定会与全国人民一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强卫说,在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青海作为一个西部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建设新青海的奋斗目标,既需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大政方针,又需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同样离不开来自中央和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今天,刘淇书记亲率北京市代表团考察青海,与我们签订《北京市人民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科技教育合作协议》,并赠送了大量资金和物资,这标志着北京对青海的帮扶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青京两地的交流合作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强卫说,青海是全国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北京是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两地既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又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衷心希望以北京市代表团的这次访问为起点,青京两地不断开创合作发展、互利双赢的新局面。

  强卫代表省委省政府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巩固帮扶成果。在现有帮扶合作的基础上,加大两地领导互访和各地区、各部门以及社会民间交流力度,研究解决帮扶合作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促进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合作格局。二是深化产业合作。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资源开发利用、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现代农牧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快产业转移对接步伐。鼓励北京企业到青海投资兴业。扩大青海对北京的劳务输出。三是推进旅游发展。加强旅游项目合作开发,加快建立互为目的地的旅游市场,提升两地旅游业合作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四是扩大交流互动。加强干部交流培训,鼓励互派干部挂职锻炼。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领域合作;加强信息、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合作。马福海、骆玉林、高云龙、张光荣、何挺、王晓勇、高华等出席座谈会和签约暨赠送仪式。(作者:罗藏)


标志旅游合作财富成功
     相关链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率北
    ·省委召开常委会议学习贯彻贺国强同志视察青
    ·西宁市的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已达16个
    ·强行拉客 无照经营 水井巷、西大街两美容院
    ·省地方病研究所家属院半个月发生4起入室盗
    ·青海电信在行动:电子商务打造企业核心竞争
    ·商家促销开学用品 暑假结束前“开学大戏”
    ·青海双王锅炉有限公司竟然用伪证竞标欺骗客
    ·三五年后废品回收站点将“进驻”全市各社区
    ·"圆梦行动"稳步推进 425名贫困生月底可拿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