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青海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关注青海文化产业之湟中篇
2009-07-09

  青海新闻网讯 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开展了一系列扶持、引导,全省文化产业步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并对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促进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产生了积极影响。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提升青海的知名度,扩大青海的影响力,从2003年起,我省逐步形成了以特色工艺美术资源为依托,以旅游纪念品的研发生产为重点,大力开发热贡艺术品、农民画等具有青海特色的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礼品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并形成了工艺美术产业重点推进,民族演出、音像出版等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然而,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不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日起,本报将推出“关注青海文化产业”系列报道。通过记者深入湟中、湟源等地,对我省文化产业现状的调查,既展示青海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风情,又提出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以期促进我省文化产业迈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八瓣莲花”,湟中县的金名片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湟中县是河湟艺术的富矿区,“八瓣莲花”民间艺术是湟中县有悠久历史和较大影响力的传统民间艺术的集合。在打造“八瓣莲花”旅游文化品牌过程中,湟中县应在继承传统和发展地方民族民间美术的基础上,形成以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年,湟中县确定了“八瓣莲花”旅游文化品牌的发展思路。“八瓣莲花”是由农民画、壁画、泥塑、堆绣、木雕、皮影、镶丝、银铜器等8种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组成的旅游文化品牌,这既是对湟中民间工艺的集中展示,又是以塔尔寺为核心的旅游文化产业链的延伸。这“八瓣莲花”如同八颗珍珠一般在湟中大地上熠熠生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5月18日,记者来到位于湟中县迎宾路上的八瓣莲花展示中心。5月,已是湟中县旅游旺季,在这里却很少能看到游客的身影,个别项目的展厅甚至是“铁将军”把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均衡制约整体发展

  2007年,销售农民画4幅;2008年,销售8幅;2009年1月至5月,销售数量为零。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一组数据是农民画画家韩复兰提供的。作为一名有着近三十年创作经历的画家,她很清楚农民画的现状。她认为,农民画的品牌化之路虽然起步较早,却是八瓣莲花项目中产业化难度最大、发展最为艰难的。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但是湟中农民画产业仍处于摸索阶段,以零散销售居多。到目前为止,韩复兰尚未接到一份订单。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与其他项目相比,湟中农民画市场化的程度难以在短时期内达到新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以上这些数字,印证了韩复兰的说法和看法。县文化馆的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农民画的牌子虽然很响亮,但是市场认可度并不高。农民画作品多数由文化馆收购,经过包装后,作为礼品赠送给客人。

tujian.org

  记者来到佛光路上的一家金银器加工店,这里商品的销售对象主要为藏族群众,有银奶钩、辫套、饰品等,工艺精湛。老板何满说,凭着祖传的银器加工手艺,他店里的商品都是纯手工制作,价格自然比其他商店贵一些。如今生意日益难做,一天难得卖出去几件货品。与记者交谈时,何满的眉头始终紧锁,这个44岁的中年汉子守着这份微薄的产业,不知道明天将会怎样。 tujian.org

  此外,皮影、堆绣等虽然艺术基础较好,又有传统优势,但由于受观念、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影响,产业化发展较慢,市场化程度还不高,创作队伍还较薄弱,并且没有良好的销售平台,影响了艺人的制作积极性,进而影响了艺术的传承。这凸显了一个现状,即虽然银铜器加工、藏毯、镶丝、木雕、泥塑、壁画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都是分散经营,缺乏规模,文化品牌意识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农民吃上了“文化饭”

  来自湟中县社会发展局的一份资料显示,截至今年5月,湟中“八瓣莲花”工艺美术参与企业和家庭作坊资产达3800多万元,共吸纳员工7280多人,公司和作坊业主年收入合计达5200万元,员工个人年收入合计达1470多万元。仅藏毯加工一项就吸纳员工6000多人,固定资产达2000多万元。还有雕刻工艺仅木雕一项固定资产达1800多万元,吸纳员工400多人,年人均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以上数据看,“八瓣莲花”有效地增加了当地农民的非农经济收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镶丝展厅,艺人史生萍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从2008年6月开业至今,有4个月是在培训学生,另8个月时间内,除去购买颜料、金丝等原材料外,她已纯收入十五万元左右。这个年仅25岁的姑娘很精明,她是瞅准了镶丝在湟中县是个新生事物才进入市场的。而县上无偿提供的工作室,更是为她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订单式生产提供了一个最佳平台。眼下,史生萍与她的学徒正在为一份60幅作品的订单而忙碌着。 tujian.org

  而见到著名壁画艺人徐全熙的弟子关毅时,他正站在凳子上,精心为一幅壁画上色。这幅长2.9米、宽3米的大型壁画作品《四大天王》的创作已接近尾声。今年只有25岁的关毅,从2000年初中毕业后便开始学习壁画,如今他的月收入高达四千多元,他说,没想到自己一个农村青年也能凭手艺吃上“文化饭”。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提升文化含量

  湟中县藏文化艺术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2007年,是一所以民间传统文化工艺为主的文科艺术类职业技术学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学校的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已逐渐成为一大特色和亮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藏文化艺术学校紧贴文化产业“八瓣莲花”的打造,开展了“阳光工程”和回乡青年唐卡、堆绣、木雕等专业的培训,完成技能培训500人,将唐卡、堆绣这一特色专业打造并形成了集教学、生产、研发、展示、观光、销售为一体的旅游文化产业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目前,藏文化艺术学校不断强化民间传统工艺这一特色,除唐卡、堆绣、农民画专业外,将专业设置与市场相结合,逐步拓展藏汉式木雕、铜银器加工、民族服饰、民族歌舞表演等专业。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年以来,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提升“八瓣莲花”民间艺术品位和价值,切实为群众增收服务,县文化部门通过和藏文化艺术学校协商,将位于县城佛光路步行街的二百多平方米的临街房,免费提供给民间手工艺者进行统一创作、展示和销售,力争把这里打造成集中展示湟中“八瓣莲花”民间艺术的中心,并向游客开放。

tujian.org

  打造三大特色文化产业

  没有特色的文化,必然缺乏内在的创造力和拓展空间;没有特色的文化产业,更是难以生存和发展。

tujian.org

  据了解,湟中多种民间艺术已被列入国家级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八瓣莲花”民间工艺的开发当属湟中县促进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培育旅游文化大县的战略,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王牌景点——塔尔寺,湟中县应当打造旅游文化产业链,积极开展藏文化产业、旅游服务和产品展示、工艺品开发等相关人才培养的各种培训。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考虑主流市场的真正需求,孤芳自赏、闭门造车,必然会被市场所抛弃。要想打造湟中县文化产业发展的金名片,“八瓣莲花”势必要牢牢把握住特色文化产品和主流市场需求的关系,使二者有机结合。在着眼于外来客人文化消费需求的同时,不可放弃本地市场这一块大蛋糕,大力开发能够满足本地人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湟中县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是我国西部早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有新石器时代的卡约文化、齐家文化等文化遗存;拥有驰名中外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塔尔寺;位于海子沟乡的“青海第一个武术之乡”大有山村在西北地区武术界也美名远扬。在继承传统和发展地方民族民间美术的基础上,形成以塔尔寺为核心的藏传佛教文化产业链、古文化遗存展示、“八瓣莲花”三大特色文化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有山青海第一个武术之乡

  湟中县位于我省东部的湟水中游。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湟中文化。其中,海子沟乡大有山村流传了近百年的武术文化,堪称一朵奇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有山武术原始地保留了登州拳、周家拇指、达摩棍、燕青拳等传统的民间拳种和传统少林武术的特点,对于研究、挖掘传统民间武术具有重要作用。加之那里土生土长的民间武术——鞭杆等,都带有质朴无华的原始风貌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挖掘整理和保护这些民间武术,对于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有山村南靠湟水河,北依北川河,在这两条河水的哺育之下,世代生息在这里的大有山人身强体健,能文善武。这里自古就有尚武的传统,是一片武术文化之花盛开的沃土。作为武术之乡,盛时大有山村三百多户两千多人中,有两三百人在习武。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村中习练者日益减少,大有山武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尚武传统之源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大有山村,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村里习武之风的源起很偶然,并有两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即董程和赵成章。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董程,字世璋,师承少林武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因躲避乱世而隐居于西宁市西杏园村,以挑担卖货为生,人称“董货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赵成章系大有山人,自幼习武。解放前曾担任过青海国书馆副馆长,在西北武术界颇有名望。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6岁时,赵成章依父命,拜董程为师。聪慧好学的他深得董程喜爱,到了20岁时,已从董程处学到了拳、脚、刀、枪、剑、棍等武艺的真传,他的达摩棍法炉火纯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44年起,赵成章开始与大儿子赵广麟在村中收徒传艺。大有山村由此兴起了学武之风,村民通过习武不仅锻炼了身体,还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时至今日,赵成章的长孙赵甫、次孙赵德,以及他的关门弟子赵洪彪等人还保持着习武的习惯,并经常与省内外的拳师交流切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有山鞭杆威名远扬

  “大有山武术尤以棍著称。进山棍、八虎棍、盘龙棍、八路条子、八仙条子,还有用生产工具做武器的稍子棍(即农村用于拍打作物的工具)等。大有山村有小洪拳、燕青拳、梅花单拳、九环锤(青海话将拳头称为锤头)、八门拳、周家拇指等二十多种拳法,还有六合枪、八门九锁枪、高家十三枪、梅花枪等。在近百年的流传中,它们最传统的部分得以保留。”赵成凯如数家珍。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赵成凯今年46岁,习武的历史与他的年龄相差无几,父亲是他的启蒙老师。父亲去世后,赵成凯便师从赵洪彪,继续习练。现在他在湟中县某企业打工,时间、精力非常有限,然而,即使每天早出晚归,他依然坚持自幼养成的习惯:每天都要练上几套,哪怕是早晨等车时的十几分钟空闲时间,都会见缝插针地利用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值得一提的是,大有山的鞭杆威名远扬。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有山鞭杆长二尺五,这种武器为全国所独有,是大有山村的习武者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结合所学武术独创的。村里的老人说,过去兵荒马乱,出门在外难免会遇到不测,携带武器非但不方便还非常惹眼,于是村民们发明了这种明显短于三尺二的标准棍的鞭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赵成凯最拿手的便是鞭杆。鞭杆短小灵活,可以藏于袖筒之中,便于携带。这种看似农民赶牲口用的鞭杆,招数灵活多变,一旦舞起来便会呼呼生风,神出鬼没。当攻对手上路受阻后,可以立即掉转杆头攻下路,令敌人防不胜防。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有山村近百拳种,有的源流有序、拳理明晰,是传统的少林武术;有的与全国传统武术相通,当为大有山世代拳师广交武林高手、相互切磋交流的结果;有的风格独特、自成体系,属于村民在平常的生产生活中自创的武功,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西北之地能如此完整、系统地保留传统武术,但又不乏创新的武术流派,实为难得。 tujian.org

  许多拳种面临失传

  过去,大家习武只为简单的强身自卫,如今,很多村民认为改善经济状况更重要,练武作用不大,将精力放在外出打工上,已经很少有人习武,即使以前练过武的人,也很难持之以恒地习武了。赵成凯无奈地说,他也是村中打工大军中的一员,只不过自己能坚持练下来而已。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的确,在这个种地收入只占年经济收入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村子来说,改善生活状况算得上是当务之急。 tujian.org

  据了解,2007年9月26日,大有山村被省体育局、省武术学会命名为“青海省第一个武术之乡”,这有利于武术文化及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但是,没有正规的武术套路、动作不规范,参加国家正式比赛根本拿不了高分,这对于大有山武术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制约。目前,赵成凯与他的师傅赵洪彪及青海武术院的田老师等正在致力于武术动作的改正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赵洪彪是大有山武术的传承人。他说,大有山村的许多拳种都是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传授,许多拳种正逐步被淡忘和失传。比如村中独一无二的棍术鞭杆,因为没有正规拳谱,一些传承人相继去世后就面临着失传的境地;赵成章曾遗留了一部分当年研究武学时的拳谱,这对研究传统民间武术作用很大,若不及时加以保护,这些珍贵的拳谱也将会逐渐被破坏乃至失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务之急有三

  目前,大有山村的习武者大致分为3个年龄层:以赵洪彪为代表的一代,如今六十多岁;以赵成凯为首的中坚一代,都在四十岁上下;十五六岁的学生,有十人左右。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有山村习武之风日下,习武者从两三百人急剧下降至二十多人。即使在成立武术协会以后,这种状况也未得到改善,最严重的时候曾一度到了“无用武之地”的境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说起练武的初衷,跟随赵成凯学武的张文成说,“除了强身健体之外,我是想着我们学武的传统不能断掉,可村里像我这样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能像我这样想的人已经不多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赵成凯忧心地告诉记者,当务之急有三:一是由专人负责挖掘、整理拳种,保护拳谱,防止有的拳种被淡忘;二是培养一些习武苗子,不能让世代流传下来的根子在他们这一代手中断了;三是开办武术学校,面向外界招收学员,使大有山武术走出大山,打造大有山武术文化品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2007年起,赵成凯有了想将大有山武术申请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想法,他说申遗成功后可能会拨一些经费。有了经费,就能为村小学的孩子们免费教武术,让武术队的队员们到外面参加比赛……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说这话时,赵成凯表情十分沉重,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一想法能否实现,祖辈流传下来的武术传统文化能否在他手中走出大山,走向外面广阔的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韩复兰:湟中农民画急需精品

  见到韩复兰,是在湟中民间工艺八瓣莲花展示中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初夏的阳光照进韩复兰位于八瓣莲花展示中心二楼的工作室时,她正手拿画笔,专心致志地勾勒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湟中农民画融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和民间绘画为一体,以鲜明的地域色彩和强烈的民族特点为创作背景,取材广泛、内容丰富,突出表现高原风光及风土人情。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韩复兰说,经过多年的发展创新,湟中农民画的构思和表现手法不受专业画的局限,内容朴实、想象丰富,不求比例、形似,不讲究光影、透视。从客观事物的完整印象出发,大胆地夸张变形,随意创作,且构图饱满、设色匀净、线条流畅,在空白处多点缀以精美的图案,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它以极高的艺术性、观赏性和装饰性已逐步走向市场,成为大众收藏、装饰及馈赠的佳品。依托湟中县的王牌旅游景点塔尔寺,湟中农民画已成为不可替代的旅游纪念品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韩复兰学习、创作农民画已近三十年。作为1984年湟中县文化馆第一批培训的农民画画家,她见证了湟中农民画从起步到繁荣的每一步。她说,湟中民间工艺八瓣莲花展示中心成立后,县上将大家组织在一起搞创作,为大家免费提供工作室,并由县社会发展局、旅游局负责销售作品,既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又免除了画家们的后顾之忧。但目前湟中农民画的品牌化发展仍处于摸索阶段,仍以零散销售居多。韩复兰希望湟中农民画能早日进入订单式生产、销售阶段。

tujian.org

  在工作室的一面墙上,挂着4幅韩复兰新近创作的国画作品,画法细腻,用色自然。见记者面露不解之色,韩复兰说,其实在这间工作室里,她售出的国画作品要多于农民画作品。她举例说,她2007年销售的农民画作品只有三四幅,2008年也只销售了8幅,今年至5月份尚未开张,可她创作的国画作品仅2008年就收入七千多元。这说明无论是数量还是价格,农民画作品都不具备明显的竞争力。

tujian.org

  韩复兰认为,虽然农民画是湟中县不可或缺的旅游产品,但相比之下,湟中农民画是“八瓣莲花”中,发展最为艰难的一瓣。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6年,韩复兰曾到农民画产业发展现状较好的陕西省户县交流学习过。她说,湟中县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发展模式。依托湟中县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选择地汲取藏、汉文化的精华,目前湟中农民画的造型、构图、设色、线描及表现手法等,都已有了长足发展和进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体悟,她意识到湟中农民画眼下最缺乏的是精品,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农民画画家,都应树立精品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韩复兰已开始了精品画作的探索之路,她对自己作品的定位是既有适合大众审美需求的一般作品,更要为懂行的人创作出精品。正如她所说的:“哪怕一个月能销售出一幅作品都可以,真正识货的人一看便知其中的价值。名气是要自己扶的,不能把这么好的文化品牌做滥啊!”

tujian.org

  王海寿:陈家滩木雕要创品牌

  车出西湟高速路,远远地,矗立在路旁的一排藏式风情浓郁的小二楼映入眼帘。这里就是湟中县远近闻名的木匠村——陈家滩村。全村两千多人中,有三百多人是技艺娴熟的木匠,每年承揽的古建筑维护、寺院装饰等木雕工程遍布四川、新疆、甘肃等地。他们还办起了家具厂,制作的木雕产品畅销国内,青海廷辉雕刻工艺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来到位于陈家滩村的青海廷辉雕刻工艺有限公司时,院子里几名工人正在吃午饭。原来,廷辉公司准备扩建厂房,他们是盖厂房的工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一会儿,公司经理王海寿骑着摩托车出现在我们面前。公司业务走上正轨后他很忙,对于他来说,时间更意味着效益与订单。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陈家滩木雕历史源远流长,始建于明代的佛教圣地塔尔寺内的木雕作品及木雕建筑等,多出自于陈家滩木雕艺人之手。清末至民国初期,陈家滩木雕艺人史应全和弟子康继福、郭万青、包成林、张生珠等不仅在塔尔寺从事木雕古建筑艺术创作活动,同时在从事民居木雕艺术创作活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王海寿说,距离陈家滩村仅4公里的塔尔寺在维护和修缮寺内的古建筑时,多从陈家滩村招募木匠,陈家滩村不少人都掌握了木雕技艺和藏式家具、工艺品制作技艺,并逐渐形成了制作木雕和藏式家具的传统。他们制作的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内涵的佛龛、藏桌等藏式家具和装饰品,在市场上销路不错。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青海廷辉雕刻工艺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有固定员工八十多人,流动人员高达二百多名,以陈家滩村民及附近的农民为主。因此,说陈家滩村人靠木雕手艺吃上“文化饭”不为过。公司成立当年便实现了盈利,说到具体数字,这个中年汉子笑着说:“除去日常近四百万元的开支,每个股东拿到一万多元的分红。加上每月的工资,一年下来能挣个五万元左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年54岁的康满清是公司的老员工,他的雕刻技艺在公司数一数二。现在他每月有两千四百元左右的收入,这份收入,使他与家人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还盖起了新房。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在王海寿的办公桌上发现了几件造型夸张的雕刻艺术品,这是他今年元月份从非洲购买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王海寿说,这次非洲之行让他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每到一个地方,王海寿去得最多的便是当地的雕刻艺术品市场,那些造型抽象夸张的木雕作品深深地触动了他。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回来后,王海寿开始了创新。他说,自己公司的产品过于写实,艺术气息较弱。他先根据自己的想法初步做出了几件小型木雕工艺品,但总是感觉不尽如人意。他不想拘泥于形式,利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开发出既有湟中汉藏文化特色,又不失鲜明现代艺术气息的特色产品,如藏羚羊、藏八宝等。并利用“公司 农户”模式,打出“陈家滩木雕艺术品”品牌,并跻身湟中县旅游产品之列。

tujian.org

  王海寿说,由于公司缺乏专业艺术设计人才,目前的创新之路步履维艰,引进人才是当务之急。(作者:郭晓芸)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批藏毯名录其他项目办公桌
     相关链接
    ·青海民族大学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
    ·青海开展“集中打击偷采盗采煤炭资源”专项
    ·德令哈全力部署绿化国土 今春植树14.2万株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互助五项措施力推扶
    ·省教育厅要求学校切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
    ·力促就业 西宁市工会职工技能培训基地达10
    ·青藏兵站部“三站”部队官兵看上数字电视
    ·青海省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做出具体要求
    ·农民对“家电下乡”的喜、忧、盼
    ·喜看农民工自费上技能提高班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