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循化撒拉族是一个擅长养殖的民族。随着农村小型畜用棚圈建设、“西繁东育”工程等一系列养殖项目的实施,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畜牧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营销渠道以及资金和人才匮乏等原因,畜牧业发展相对滞后。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6月4日,记者来到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白庄镇条井村,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修建的一座座砖混结构的畜圈。这里的农民改变了过去“人畜不分”的养殖方式,逐步实现“人畜分离”“场村分离”的小区养殖新模式,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提高了养殖效益。条井村养殖大户马进财告诉记者,自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村民们零散养殖、育肥,缺乏资金和养殖经验等诸多原因,养殖没有形成规模,养殖农户的收入不高。2003年,村里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每户发放扶贫资金3700元,村民们扩大养殖规模。马进财将家族4户的扶贫资金捆绑起来,加上家里积攒的一部分资金,在离家三十多公里的循化县街子镇搞起了一家小有规模的养殖场,走上了发展养殖业的路子。他考虑到离家太远,管养不便,在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扶持下,把养殖场搬到了家门口,创办了一家畜产品开发公司,专业从事牛羊育肥,这也是循化县第一家由农户创办的公司。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畜牧业是循化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2008年9月底,循化县全县贩运育肥户达到2584户,贩运牛羊41万头只,规模以上的养殖户达到5485户,饲养牲畜18.5万头只,畜牧业产值达到1.64亿元,在整个大农业的比重达到53%,畜牧业人均收入1261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8%,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循化县畜牧局副局长康宁告诉记者,循化畜牧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最主要的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畜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还很薄弱,畜牧业生产融资困难,制约着畜牧业建设的发展步伐。同时,缺乏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龙头企业,市场运作的中介组织带动能力不强。虽然循化县的牛羊集中,规模饲养和小区建设力度逐年加大,逐步走上了集约化经营的发展道路,但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疫病的能力较弱,现有中介组织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畜牧业工业化、工厂化、规模化水平低,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形成,直接影响了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经济效益,生产出的畜产品无法得到加工和增值,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年来,循化县提出以发展牛羊为重点,调整优化畜种结构,培育和扶持八大基地建设,调整优化畜产品结构,培养和推广“龙头企业 专业合作组织(协会) 农户 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同时结合项目建设,继续扶持有发展潜力的养殖大户1000户,培养专业村40个,发展企业化管理的养殖小区20个,形成区域化的养殖基地、标准化饲养小区,走小规模、大群体的畜牧发展路子。假以时日,循化畜牧业发展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作者:吕锦武)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风险产品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