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蓬头稚子学垂钓,侧坐莓苔草映身……”6月12日清晨,清脆的读书声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青山乡佐士图村的山沟里回荡,循声望去,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旁边一栋二层小楼矗立在晨光中。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而此时,在上海一个普通居民家中,已经76岁的洪耀光老先生刚刚晨练回家,开始翻看报纸,了解各地新闻。每当在新闻中看到“青海”二字,洪老总会格外关注,然后一声长叹:“回不去了!”而有时,坐在晨光中的洪老仿佛也能听见从佐士图村传来的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笑容便在脸上绽开。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佐士图村完全小学还有一个名字:洪耀光希望小学。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了这所学校,洪耀光拿出积攒了十几年的离休金和在外企打工的工资,共凑了21.7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位离休者的心愿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的洪耀光,于1959年由上海警备区转业到了青海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贫穷是他对青海最深的印象。在这里工作的几年里,作为汽车队队长的洪耀光去过很多贫困山区,孩子们缺衣少食、没学上的情景让他感触颇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63年春天,洪耀光出差到大通农村,走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几名十多岁衣衫褴褛的孩子赶着几只羊,嬉笑着从他身边经过。“这些孩子怎么不上学呢?”洪耀光脑中充满了疑问,他拿起随身携带的相机,将这一瞬间留存了下来。在驻村过程中,几名孩子家长的回答让他感慨万千:“家里穷,连吃饭穿衣都成问题,哪有钱让娃娃上学啊,让娃娃们放羊,还能给家里帮点忙。”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84年,在青海工作了25年的洪耀光离休回到了上海。身在上海,心却还在遥远的青海,他的情、他的梦总是眷恋着第二故乡,他时不时拿出在青海期间的照片独自回忆,每次,那些放羊娃的身影总能触动他,这些放羊娃已经长大成人了,是不是还在农村放羊?他们的后代是不是能够安心坐在教室里上课,不再放羊?在无数个难以入眠的夜里,贫困山区的窘境、孩子们渴求知识的双眼、乡亲们期盼的表情常常浮现在他的眼前。他时常给儿女们讲述那段时光,“你们没去过那里,你们感受不到贫困的滋味,无学可上、无书可读的孩子们多可怜啊!”这样的话,儿女们已经不知听了多少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回到上海后,洪耀光作出了一个在旁人看起来有点不现实的决定:要为青海的贫困山区捐建一所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半百老人踏上打工路 tujian.org
为了实现为青海贫困山区捐建一所学校的愿望,五十多岁的洪耀光省吃俭用。可他细细算了一笔账,仅靠自己的离休工资,实现这个愿望几乎不可能。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伴儿和儿女们:他要发挥精通机械行业的技术专长去企业打工,挣更多的钱。 tujian.org
别人很不理解:“捐资助学那是有钱人的事,你凑什么热闹?”儿女们也心疼:“都离休了,再去打工挣钱,累坏了怎么办啊?”埋怨归埋怨,孩子们知道老人要是不完成心愿,这辈子是不甘心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洪耀光自荐到了一家外资企业,由于有着过硬的技术,再加上上了年纪,企业允许他可以断断续续来企业上班,进行一些技术上的指导等工作。而发的工资,洪耀光全部积攒了下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到2004年,洪耀光一共攒了二十多万元。同年4月,他通过西宁市老干部局帮他联系困难学校,他要为农村的孩子建一所学校。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西宁市老干部局的同志带着洪耀光盼望已久的心愿,深入大通县比较贫困的乡村选择了两处校址,为洪耀光提供了详细的资料作参考。由于身体原因,洪老难以亲自来青海,只好嘱托他的儿子、儿媳赴大通实地考察。“不要麻烦当地政府,不要接受任何招待,要深入到贫困百姓家中感受他们生活的艰辛。别忘了给我拍一些当地百姓生活和学校目前状况的照片。”临行前,洪老再三叮嘱儿子。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各方努力下,希望小学的校址选在了大通县青山乡佐士图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古稀老人圆了梦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佐士图村完全小学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到本世纪初,虽然土坯房已经换为砖瓦房,但因年久失修,也已开始破败,窗玻璃已经残缺,墙皮也开始脱落。100名学生的校舍和老师的宿舍、办公室全都挤在这几间平房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校长祁国生说:“如果有钱翻修一下校舍,我就很满足了。城里学校的阅览室、各种体育设施等都不敢奢望。”说起以前学校的艰苦,祁国生的笑容中透出一丝酸涩。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4年,一个好消息让佐士图村完全小学的师生们无比兴奋:学校要建新校舍了,是一座两层的小楼。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新校舍建成那天,村里敲锣打鼓,比过年还热闹,县上、市上一些部门的领导都来了。这时祁国生才知道,校舍竟然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捐建的,而且还是老人离休后去打工挣来的钱。这让学校的老师们动容:一位从未谋面的老人,为了孩子们竟然作出这么大的努力,实在是可敬。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教学楼的建成带动了当地村民的积极性,村民们自发来到学校帮助学校平整操场、修建花园,让这所学校来了个彻底大变样。 tujian.org
洪耀光的儿子将新教学楼的照片带回去后,老人视为珍宝。“我很想再回到青海看看,看农村的孩子们坐在教室里上课,听他们读书。可我现在心脏不好,身体也不行了,再也去不了青海了,只能翻翻老照片……”洪耀光说。现在,每当新生入校,学校老师都要给学生们讲述洪耀光的故事,激励他们好好学习,做有爱心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者:辛勤 魏金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工资报纸日清玻璃
|